暑耘日炙背,寒耕泥没脚。
众人占膏腴,我独治硗确。
力尽功未见,厥土但如昨。
岂惟窘糠粞,直恐转沟壑。
今年雨旸时,天如相耕穫。
屋倾未暇扶,且复补篱落。
【注释】
暑:夏天。
寒耕泥没脚:指冬天耕种时,泥土冻硬,人踩上去就陷下去。
膏腴(yú):肥沃的土地。
硗确(qiāoquè):土壤贫瘠的地方。
厥土但如昨:指土地虽然肥沃,但自己却得不到好处。
岂惟窘糠粞(kāng mò huán):不只是贫穷和饥饿。
转沟壑(hè):掉进山沟里。
屋倾未暇扶:屋子倒塌了还没有来得及修。
篱落:篱笆、栅栏。
【译文】
炎夏季节,烈日炙烤着背部,寒冬时节,泥泞淹没了双足。众人都占尽肥沃的土地,而我独自治理着贫瘠的田地。竭尽全力也看不到成效,那片土地依然如同过去一样。难道仅仅因为贫困和饥饿,甚至担心会陷入山沟。今年春雨及时,天公仿佛也在帮助耕作。房屋倒塌还来不及修理,暂且修复下篱笆。
【赏析】
此诗是苏轼在元祐四年(1089)任汝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当时苏轼正处在政治上的失意时期。诗人以“读”字领起,表明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联“暑耘日炙背”,写夏日酷暑中农民在田头劳作,烈日炙烤着他们的背脊,这一句写出了农民们艰苦的劳动条件,以及他们不辞辛劳的精神。颔联“寒耕泥没脚”则描写了冬日里,农民们在寒冷的泥土中辛勤耕作的景象,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幅辛苦劳作的画面。
颈联“众人占膏腴,我独治硗确”表现了苏轼与其他农民的不同之处。他不仅勤劳地耕作,而且善于发现并利用自然资源,使自己的田地变得肥沃。然而他的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显得更加艰辛。尾联“力尽功未见,厥土但如昨”更是将这种辛酸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汗水,但却看不到任何成果。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同时反映了苏轼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深深同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