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三圣至仲尼,炎炎秦火乃见遗。
经中独无一字疑,正须虚心以受之。
世衰道散吁可悲,我老欲学无硕师。
父子共读忘朝饥,此生有尽志不移。
诗句释义:
诵书示子聿二首:这是一首关于教育孩子的诗,旨在教导孩子如何读书和学习。
易传三圣至仲尼:易经(周易)是古代的一本占卜书籍,三圣指的是孔子、孟子和荀子,他们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这里提到孔子至仲尼,强调了孔子在易学中的地位。
炎炎秦火乃见遗: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很多书籍被毁。这里的“炎炎”形容当时大火燃烧的场景,而“秦火”指的是这场灾难。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场浩劫中,孔子的思想被遗忘。
经中独无一字疑:虽然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但孔子的思想仍然清晰明确,没有任何疑问之处。
正须虚心以受之:这里强调了接受知识时的态度应该是谦虚的,不要自大或傲慢。
世衰道散吁可悲: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衰落导致道德观念的消散,这种变化令人感到悲哀。
我老欲学无硕师:我年纪大了,想要学习却没有好的老师指导。这句话表达了对教育的无奈和对知识的渴望。
父子共读忘朝饥:我和儿子一起读书,连早餐都忘记了吃。这表明了对知识的热爱和沉迷。
此生有尽志不移:我的生命有限,但我对学问的追求是永恒的,不会改变。这句话表达了对知识的执着和坚定。
译文:
易经中有三位圣人,其中最尊贵的是孔子。在秦始皇时期,由于一场大火,许多书籍都被销毁了。尽管遭受了这样的灾难,孔子的思想却依然清晰明确,没有任何疑问。在这个世界上,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变得越来越堕落,道德观念逐渐消失,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我已经老了,想要学习却没有好的老师指导。我和儿子一起读书,竟然连早饭都忘了吃。我对知识的爱是如此深厚,以至于完全沉浸在其中,忘记了时间。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我的学术追求是不会改变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孔子在秦朝时期的遭遇以及个人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知识的无限追求。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