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哭穷途,所惧世俗惊。
出门复入门,掩泪且吞声。
唐虞邈难继,周孔不复生。
承学百世下,我辈责岂轻。
杨墨斥已殚,释老犹纵横。
拔本塞其源,力尽志未平。
吾道如皦日,薄食终必明。
一木虽独立,可支大厦倾。
夷风方变夏,孰能作长城。
卓哉易箦公,垂死犹力行。
我欲哭穷途,所惧世俗惊。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因处境艰难而感到绝望的心情。我欲哭穷途,是指作者想要哭泣却因为身处困境而无从表达。所惧世俗惊,则是指作者担心自己的遭遇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惊恐。
出门复入门,掩泪且吞声。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不得不再次面对现实,但又无法宣泄情感的无奈。出门复入门,意味着他不得不走出家门,却又不得不重新踏入家门,这种矛盾的情境使得他只能选择掩饰自己的悲伤,默默地忍受痛苦。掩泪且吞声,则是形容他在内心深处压抑着泪水却又强忍着声音,这种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让人深感同情。
唐虞邈难继,周孔不复生。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感。唐虞邈难继,是指唐代的尧、舜时代已经难以再现,而唐虞是中国古代理想的盛世。周孔不复生,是指周公、孔子这样的圣人已经不再出现。作者感叹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认为唐虞那样的盛世已经不可再续,周公、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早已离世,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无力。
承学百世下,我辈责岂轻。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传承文化的责任和担当。承学百世下,是指继承前人的学问,并传给后世的人。我辈责岂轻,则是说作为后人,我们承载着前人的智慧和责任,不能轻视这份重担。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后人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够为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
杨墨斥已殚,释老犹纵横。
这句诗批评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如杨朱、墨翟的思想被广泛批判,佛教、道家等思想依然存在并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对此表示不满,他认为这些思想不应该横行霸道,应该受到抵制和批判。
拔本塞其源,力尽志未平。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根治社会问题的决心和努力。拔本塞其源,是指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去除造成问题的根源。力尽志未平,则是形容尽管作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改革的迫切性和决心。
吾道如皦日,薄食终必明。
这句诗强调了真理的永恒和不变。吾道如皦日,是指作者的学说如同明亮的太阳一样,永不消逝。薄食终必明,则是说即使是微小的食物也会最终变得明亮,比喻真理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一木虽独立,可支大厦倾。
这句诗以树木为例,比喻个体虽小但能支撑起整个大厦。一木虽独立,是指一棵树虽然独自耸立,但能够支撑起整个大厦。可支大厦倾,则是指即使一根树枝倒下,也不会让整个大厦倾倒。这句话寓意着个体虽小,但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共同承担起重任。
夷风方变夏,孰能作长城。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变革的期待和对创新的渴望。夷风方变夏,是指社会风气正在发生变化,即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孰能作长城,则是指谁能创造出像长城这样的伟大成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新时代的到来和对于创造伟业的渴望。
卓哉易箦公,垂死犹力行。
这句诗赞扬了历史上一些伟大的人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卓哉易箦公,是指这位伟大的人物在临终前还坚持完成了自己的事业。垂死犹力行,则是指即使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他仍然保持着奋斗的精神。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于坚持精神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