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每苦饥,得饭已可贺。
黄齑三百瓮,自是天所破。
有时尚不继,得米无暇簸。
昨者雪塞门,烟绝但僵卧。
虽云迫沟壑,老学不敢惰。
夜分唤邻翁,我歌尔当和。
这首诗是作者在斋中杂题的四首诗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诗句解析与译文:
- “书生每苦饥,得饭已可贺。”
- “书生”指的是读书人,“苦饥”意味着他们常常感到饥饿。
- “得饭”即吃到饭,“已可贺”表示这顿饭来得不容易,值得庆幸。
- “黄齑三百瓮,自是天所破。”
- “黄齑”是一种发酵米制品,这里指的是发酵过的米。
- “三百瓮”表明数量之多,足以装满三百余个瓮。
- “天所破”可能指的是自然界或某种神秘力量促成了这种发酵食品的产出,暗示其来之不易。
- “有时尚不继,得米无暇簸。”
- “尚不继”表示有时粮食供应不足,“暇簸”意为有空余时间去筛选、清洁米。
- “昨者雪塞门,烟绝但僵卧。”
- “昨者”指的是前一天的情况。
- “雪塞门”形容外面大雪封门,出行非常困难。
- “烟绝”表示没有炊烟,说明家里也没有生火做饭。
- “僵卧”形容由于天气极端寒冷而无法行动。
- “虽云迫沟壑,老学不敢惰。”
- “虽云迫沟壑”指虽然面临困境,但依然坚持学习。
- “老学”可能是指年纪大仍坚持学习的学者或读书人。
- “不敢惰”表示不会因为困难而放松自己,继续努力学习。
- “夜分唤邻翁,我歌尔当和。”
- “夜分”指的是夜晚时分。
- “唤邻翁”表示邀请邻居的老人一起唱歌或吟诗。
- “我歌尔当和”意思是我唱你跟着一起唱,表达邻里间的和谐与欢乐。
注释:
- 这首诗反映了读书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生活。
- “得饭已可贺”强调了食物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 “黄齑三百瓮,自是天所破”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和对丰收的赞美。
- “有时尚不继”描绘了生活的不易,有时粮食短缺。
- “昨者雪塞门,烟绝但僵卧”反映了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辛。
- “虽云迫沟壑,老学不敢惰”展现了面对逆境的决心和对知识的追求。
- “夜分唤邻翁,我歌尔当和”展现了邻里间的和谐与相互支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景物描绘,展示了读书人在艰苦环境下的学习生活状态。诗中的“得饭已可贺”、“黄齑三百瓮”、“有时尚不继”、“昨者雪塞门”、“虽云迫沟壑”等句子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知识的珍视。同时,“夜分唤邻翁,我歌尔当和”则展现了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支持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知识的坚守,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