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日过中,饥坐生眼花。
援笔课小诗,墨燥字倾斜。
须臾忽满纸,翩翩若风鸦。
虽无古人法,简拙自一家。
乃知雨漏壁,未愧锥画沙。
俄报豆饭熟,投笔喜莫涯。
呼童拾涧薪,试我家山茶。
【注释】:
- 西窗日过中:指太阳从西边的窗户斜照进来。
- 饥坐生眼花:饥饿时坐着,眼睛看东西感到模糊。
- 援笔课小诗,墨燥字倾斜:拿起笔来写作小诗,墨水干了字迹都有些倾斜。
- 须臾忽满纸,翩翩若风鸦:一会儿就写满了纸,字写得像飞鸟一样飘逸。
- 虽无古人法,简拙自一家:虽然没有古人的方法,但简简单单、拙朴自然却有自家的风格。
- 雨漏壁,未愧锥画沙:雨水滴在墙壁上,没有愧对用锥子画在地上的沙子。比喻自己刻苦学习的精神。
- 俄报豆饭熟,投笔喜莫涯:不久听到豆粥已经做好了,放下笔高兴地叫好。
- 呼童拾涧薪,试我家山茶:让小孩去采山中的野柴,试试看能不能煮出美味的山茶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斋中杂题四首之一的情景。全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斋中创作小诗的过程,表现了诗人热爱生活、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第一句“西窗日过中”,描绘出了一幅夕阳西下、光线从窗户斜射进来的画面。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坐在窗边,饥渴之余,开始写作小诗。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环境,为后文的创作过程做了铺垫。
第二句“饥坐生眼花”描述了诗人在饥渴之中写作时的状态,眼睛因为饥饿而看东西感到模糊。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创作的艰难和专注。
第三句“援笔课小诗,墨燥字倾斜”则是说诗人拿起笔来开始写作小诗,但是因为墨水干涸,字迹都有些倾斜。这个细节既反映了诗人的困境,也表现出了他不畏艰难、坚持创作的精神。
第四句“须臾忽满纸,翩翩若风鸦”描绘了诗人很快完成了小诗,字迹如同风中的乌鸦一般飘逸。这句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技艺。
第五句“虽无古人法,简拙自一家”则是说虽然诗人没有采用古人的方法,但是他的简简单单、拙朴自然的书写方式却有自己的风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风格的自信和骄傲。
第六句“乃知雨漏壁,未愧锥画沙”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刻苦学习精神。他就像用锥子在地上画画一样,即使面对雨水滴打墙壁也不会有任何遗憾,因为他已经将学习视为一种习惯和责任。
最后两句“俄报豆饭熟,投笔喜莫涯”则写出了诗人在等待豆粥煮熟的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当听到豆粥已熟的消息时,他放下笔,心中充满了喜悦。这里的“喜莫涯”可以理解为高兴得无法形容,也可以理解为欢喜到了极点。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斋中写作小诗的过程,表现了诗人热爱生活、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