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画手排浮萍,天子独赏一赵生。
幅缣尺纸皆厚赐,众史妒媢都人惊。
尔来一笔不复见,好事往往空闻名。
奇哉此独出劫火,论价直恐千金轻。
老廉博士最别识,一见自谓双眼明。
老夫寓居旱河上,矮轴正向幽窗横。
饭馀扪腹看不厌,林外重阁高峥嵘。
凭谁唤住两禅客,水边共听烟钟声。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题赵生画,
东都画手排浮萍,天子独赏一赵生。
幅缣尺纸皆厚赐,众史妒媢都人惊。
尔来一笔不复见,好事往往空闻名。
奇哉此独出劫火,论价直恐千金轻。
老廉博士最别识,一见自谓双眼明。
老夫寓居旱河上,矮轴正向幽窗横。
饭馀扪腹看不厌,林外重阁高峥嵘。
凭谁唤住两禅客,水边共听烟钟声。
注释与赏析
第1、2句:
- 诗句:”东都画手排浮萍,天子独赏一赵生。”
- 译文:洛阳城里,众多画家像漂浮的浮萍一样聚集在一起,而天子特别宠爱的是赵生一人的作品。
- 关键词:「东都」指的是古代中国的洛阳城;「画手」泛指绘画之人;「天子」特指帝王;「独赏」表示特别喜爱;「赵生」为具体的画家名字。
第3、4句:
- 诗句:”幅缣尺纸皆厚赐,众史妒媢都人惊。”
- 译文:赵生的画得到了皇帝丰厚的赏赐,这让其他的史学家们感到嫉妒和愤怒,整个洛阳城中都为之震动。
- 关键词:「幅缣」和「尺纸」分别指代画作大小(缣即细绢);「厚赐」说明赏赐丰厚;「众史」即其他历史学家;「妒媢」形容嫉妒;「都人」泛指所有人。
第5、6句:
- 诗句:”尔来一笔不复见,好事往往空闻名。”
- 译文:从此以后,赵生的作品就再也没出现过了,而那些因他的名声而来的好事也大多只是虚传。
- 关键词:「尔来」表示从此起直到现在;「不复见」意味着不再出现;「好事」指美好的事物或机会;「空闻名」意指没有实际发生。
第7、8句:
- 诗句:”奇哉此独出劫火,论价直恐千金轻。”
- 译文:真是令人惊叹,这种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历史上只出现了一次,而且如果论其价值,恐怕连千金都不够。
- 关键词:「劫火」比喻历史的变迁或灾难;「独出」强调其独特性;「论价」即评估其价值;「千金」指大量的金钱。
第9、10句:
- 诗句:”老廉博士最别识,一见自谓双眼明。”
- 译文:只有一位名叫老廉的博士能特别识别出这幅画的独特之处,他一看就能清楚地看到画中的细节。
- 关键词:「老廉」表明这位博士年纪大且学识丰富;「最别识」即最擅长识别;「一眼」即第一眼看到;「双眼明」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第11、12句:
- 诗句:”老夫寓居旱河上,矮轴正向幽窗横。”
- 译文:我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屋子的矮轴正对着窗子,窗外是一片宁静的景色。
- 关键词:「旱河」可能是地名或某种特定环境的称呼;「矮轴」指矮小的书桌;「幽窗」意指窗户幽暗;「横」表示方向,此处应理解为面向窗户。
第13、14句:
- 诗句:”饭馀扪腹看不厌,林外重阁高峥嵘。”
- 译文:饭后闲坐时,我总是喜欢用手摸着肚子看画,外面的树林很高,让人感到壮观。
- 关键词:「饭馀」指饭后时间;「扪腹」即用手触摸肚子;「看不厌」形容看得很入迷;「林外」指树林之外;「重阁」可能是指多层的阁楼或楼台;「高峥嵘」形容高大挺拔。
第15、16句:
- 诗句:”凭谁唤住两禅客,水边共听烟钟声。”
- 译文:不知道该请谁来帮忙,只能让两个和尚到水边去听远处传来的香烟钟声。
- 关键词:「谁」指什么人;「唤住」即叫过来;「两禅客」可能是指两位和尚;「水边」指靠近水面的地方;「听烟钟声」描述一种静谧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赵生画作的独特性和其背后的故事,表达了对艺术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中不仅赞美了赵生的技艺,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珍视。同时,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刻画,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