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
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
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近人已遁,日啜薄糜终不贬。
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特色来分析。首先理解全诗大意,然后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最后对整首诗作简要赏析。注意答题前要先审清题干,明确具体要求,本题要求分析“访隐者不遇”的诗句,并分析其含义,同时注意注释和赏析。
此诗是一首山水小赋,写诗人寻访友人未遇,遂游山玩水以排遣寂寞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自然流畅,清新脱俗,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答案】
译文:
秋山如染绿得发黑,寒雨霏微洒落几滴;兰亭在眼久未见,每望湖山总是遗憾。听说山下有个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拄杖独行去造访,枳篱数曲柴门掩。笛声尚近人已遁,日啜薄糜终不贬。不如小住共一樽,山藜野芋分猿嗛。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小赋。诗人寻访友人未遇,遂游山玩水以排遣寂寞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自然流畅,清新脱俗,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首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秋高气爽、苍翠欲流的画面,为后文写访友不遇埋下伏笔。
颔联写诗人在兰亭徘徊不去,而心中又时时惦念友人,于是决定去探访那位隐士朋友。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也表现了他渴望与友人相会的心情。
颈联写诗人终于来到了隐士的居所,只见那孤烟袅袅升起,隐士就居住在松树环抱的山坳里。这里用“孤烟”一词,将隐居之地描绘得十分宁静、幽远。
尾联写诗人终于见到了他的朋友。他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全然不顾时间已经不早。这一联写出了隐士悠然自得的情趣。
这首诗写景抒情巧妙结合,情景交融。全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清新淡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