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非好异,本意亦从众。
居然迫所愧,难复趋一鬨。
孟轲遇齐王,夫岂不欲用。
万钟养弟子,乃似以利动。
惟其有辞受,百世尊道统。
岂惟圣贤哉,学者固所共。
诗句释义
君子非好异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非好异:不喜好与众不同,即遵循常规。
本意亦从众
- 本意:本来的意思或初衷。
- 亦从众:也随大流,不做特立独行的事。
居然迫所愧
- 居然:竟然,出乎意料地。
- 迫所愧:感到惭愧,觉得难以做到与大众一样。
难复趋一鬨
- 难复:难以再次做到,形容非常困难。
- 趋一鬨:追随众人的喧嚣,比喻跟随大众的潮流。
孟轲遇齐王
- 孟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
- 齐王:齐国的国王。
- 孟子在《孟子》一书中曾遇到齐宣王,但未被采纳。
夫岂不欲用
- 夫:语气词,表示反问。
- 岂:表示强调,难道。
- 不欲用:不愿意被任用。
万钟养弟子
- 万钟:古代一种贵重的食物,如稻米、豆类等。
- 养弟子:培养学生。
- 这里指的是通过提供优渥的待遇来教育学生。
乃似以利动
- 似:好像。
- 以利动:因为利益而行动。
- 暗示这种教育方式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不是真正的学问。
惟其有辞受
- 惟:只是。
- 有辞:有言辞。
- 辞受:接受言辞,即听取教诲。
百世尊道统
- 百世:百年之后。
- 尊:尊敬。
- 道统:道的正统,即儒家思想或道德的传承。
岂惟圣贤哉
- 岂:难道。
- 惟:只。
- 圣贤:圣人和贤人。
- 强调不只是圣人和贤人才能做到,普通人也可以。
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并不喜欢与众不同,他们的本意也是随大流。他们突然感到羞愧,难以再跟随大众的喧哗。孟子曾遇到齐宣王,但并未被采纳。难道不是这样吗?人们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听从言辞,百代之后都尊崇道统。难道只有圣人和贤人才能这样做吗?普通人也可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君子的描述,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可能做出的选择。君子虽然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但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往往需要顺应大众的意见,以免陷入孤立。这反映了人性的一种复杂性,即在面对外界压力时,个人可能会选择妥协或顺从。诗中的孟子和齐王的故事,则展现了即使是圣贤也不能免俗的现实,强调了即使在道德层面上高尚的人,也可能因环境的影响而作出不符合内心原则的决定。这首诗提醒我们,在选择如何行动时,需要考虑到个人的价值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以及如何在保持自我尊严的同时,适应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