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买牛犊,舍北作牛屋。饭牛三更起,夜寐不敢熟。
茫茫陂水白,纤纤稻秧绿。二月鸣搏黍,三月号布谷。
为农但力作,瘠卤变衍沃。腰镰卷黄云,踏碓舂白玉。
八月租税毕,社瓮醲如粥。老稚相扶携,闾里迭追逐。
坐令百世后,复睹可封俗。君不见朱门玉食烹万羊,不如农家小甑吴粳香。

【注释】

①舍北:农家的牛屋。②饭牛:喂牛。三更起:指天明之前,即半夜里起来给牛喂食。③搏黍(sǔ):古代的一种农作物。④号(háo)布谷:布谷鸟名,春末夏初鸣叫,催促播种。⑤瘠卤(jí lǔ):盐碱地。衍沃:变肥土。⑥腰镰:用腰上挂着的镰刀割稻子。卷:挥动。黄云:黄色的云彩,指稻穗。⑦醲:酒味醇厚。⑧可封俗:可以传世的美好风俗。

【译文】

村东买了小牛犊,舍北盖了牛屋。半夜里醒来喂牛,夜不能寐。

茫茫白陂(音bēi,陂是池)水波光,纤纤绿秧儿随风摇摆。二月初鸣声阵阵,三月中叫声连连。

务农人只知努力干,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田。腰挂镰刀挥动鞭,踏碓舂米如玉般洁白。

八月租税已缴纳,社瓮里酒香醇厚。老人们互相搀扶走,邻里里巷相互追逐。

使后代子孙都能看到,可继承的好风俗。君不见朱门大宅吃羊肉,比不上农家小甑煮吴粳香。

【赏析】

这首诗描写农民辛勤劳动的生活情景,歌颂农村劳动人民勤劳朴实、艰苦朴素的精神风貌。诗的开头,先写买牛和建牛棚的事,接着写喂牛、耕田、插禾等劳动场面,最后写到收获时的喜悦心情。全诗语言平易通俗,形象鲜明生动。

第一联“村东买牛犊,舍北作牛屋”,交代买牛的时间和地点,说明养牛是为了耕田,突出农民对牛的重视,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联“饭牛三更起,夜寐不敢熟”,写出农民的辛劳。他们为了不误农事,半夜就起来喂牛,夜里也不能睡个安稳觉。这两句诗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农民们勤劳朴实、刻苦耐劳的精神。

第三联“茫茫陂水白,纤纤稻秧绿”,进一步描绘出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景象。在广阔的陂塘上泛着白色浪花,绿色的稻苗随着波浪起伏摇摆,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四联“二月鸣搏黍,三月号布谷”,点明时间,写出农民们的劳动节奏和生活节奏。“搏”是指播下种子;“号”是指呼唤鸟儿来吃谷子。这两句诗通过对农时的描述,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动的场景和生活状态。

第五联“为农但力作,瘠卤变衍沃”,进一步赞美了农民们的劳动成果。农民们只知道努力工作,把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为国家和家庭赢得了丰收和富足。

第六联“腰镰卷黄云,踏碓舂白玉”,通过描写农民们使用工具的情景,表现他们勤劳朴实的形象。“腰镰”是用镰刀砍柴,“踏碓”是用石碓舂米,这两个动作形象地展示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

第七联“八月租税毕,社瓮醲如粥”,写出农民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在收获的季节里,农民们终于完成了一年的辛勤工作,收获了满满的谷物和粮食。

第八联“老稚相扶携,闾里迭追逐”,描绘了农民们和睦相处的情景。老人们相互搀扶,孩子们一起嬉戏追逐,体现了农民们团结友爱、淳朴善良的品质。

第九联“坐令百世后,复睹可封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们辛苦付出的认可和赞赏。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得世代相传的美好风俗得以保留下来,这是对他们的最好褒奖。

第十句“君不见朱门玉食烹万羊,不如农家小甑吴粳香”,以对比的方式进一步突显了农家的朴素和美好。富贵人家虽然享用着美味佳肴,但与农家的简朴相比,还是显得逊色得多,这更加凸显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美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