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从行台,宿师南山旁。
仲秋已戒寒,九月常霣霜。
入冬即大雪,人马有仆僵。
土床炽薪炭,旃毳如胡羌。
果蔬悉已冰,熟视不得尝。
猎骑荷戈归,争献狐与狼。
是时意气快,岂复思江乡。
迩来四十载,馀景迫耄荒。
结茅镜湖曲,气候岁靡常。
残暑排不去,单衣作重阳。
霜晚木未丹,地燠草不黄。
玄冥失号令,疟鬼意颉颃。
忽焉风雨恶,纵击势莫当。
颇疑地撼轴,又恐河决防。
和泥补窍穴,乞火燎衣裳。
霰雪虽未作,疾疠幸退藏。
风炉荠糁美,瓦甑粳饭香。
比邻共安健,相与歌虞唐。

【注释】

⑩十月:十月,农历十月。暄:温暖。

②多疾:多病,生病。

③十六日:指诗人在九月十六日所作短歌之日(具体时间不明确)。风雨作寒气:天气突然转冷,风雨交加,天气变得寒冷。

④方:才,刚。

⑤正:正是。

⑥短歌: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一般较短。以记之:用来记述这件事。

⑦宿师南山旁:宿师山,又称南岳,在今湖南省衡山县境内。

⑧仲秋:九月初九日,古代以立春为岁首,以冬至为岁终,将冬至前九天为仲春,冬至后九天为孟夏。戒寒:准备防寒。霣(xuàn):霜降。霣是降的意思。

⑨入冬即大雪,人马有仆僵:入冬就下大雪,人和马都冻僵了。仆,倒下。

⑩土床炽(chì)薪炭:用土做成的床烧火,把柴草烤得通红。旃毳(cuì):毛织品。胡羌: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11)熟视不得尝:看着这些果蔬,但不能吃。

(12)猎骑荷戈归,争献狐与狼:《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武帝时,有人进献狐和狼皮。后来,民间传说猎骑们回来,纷纷拿出所获献给天子,以示敬仰。

(13)意气快:心情舒畅,高兴。

(14)四十载:四十年。余景:剩余的景象,美景。迫耄荒:逼近晚年。耄荒,年老体衰。

(15)结茅镜湖曲:在镜湖附近结茅草屋。

(16)气候岁靡常:气候每年都不一样。靡,没有。

(17)残暑排不去,单衣作重阳:残留的暑气排不去,单薄的衣服使人感到沉重,好像过重阳节一样。

(18)玄冥失号令,疟鬼意颉颃(jié háng):玄冥,司寒之神。颉颃(xiá hàng),鸟飞的样子。这里比喻阴间恶鬼猖獗肆虐。

(19)忽焉风雨恶:突然之间风雨变得凶恶。

(20)纵击势莫当:即使全力攻击也抵挡不住。

(21)地撼轴:地震使房屋震动。轴,轴轳,井口上的提水工具。

(22)又恐河决防:又担心河水泛滥到堤坝上去。

(23)和泥补窍穴:用泥土修补房屋的门窗等孔洞。乞火燎衣裳:向火中求生,用火烧衣服取暖。

(24)霰雪虽未作,疾疠幸退藏:虽然还没有下雪,但瘟疫已经消退,人们庆幸能够躲过灾难。疾疠,疾病。幸,幸好。退藏,消失、退去、退隐或消退。

(25)风炉荠糁美:有风吹来,煮食更加美味。荠(jì),野菜名。糁(sǎn),细末状的粮食。风炉,指炉上炊事用具。

(26)瓦甑粳(jīng)饭香:用瓦盆盛着饭,蒸出来的米饭香气四溢。瓦甑,瓦器做的蒸锅。粳,粳米。

(27)比邻共安健:邻居们都健康平安。相与歌虞唐:《诗经·大雅·卷阿》:“虞舜之时,百姓和睦。”《诗经·大雅·民劳》:“百姓安乐。”比邻相与,邻居相互之间。歌虞唐,唱虞舜时代的歌谣。《诗经·大雅》,指周朝初年的诗歌。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隐居期间,当时正值深秋,作者触景伤怀,感叹人世沧桑,人生如梦。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描绘了作者曾经游历过的山川地理风貌。颔联描写了作者在冬天到来之前的天气变化。颈联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人生的无奈和感慨。尾联则通过回忆过去的辉煌岁月,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意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