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生诵二典,恍若生唐虞。
升降奉玉帛,可否闻吁俞。
阙里得其传,功与造化俱。
孰知千载后,乃尊重译书。

【注释】

士:读书人。二典:《尚书》和《礼记》。唐虞:指唐尧、虞舜,是古代传说中的圣王。升降:指进退或兴衰。玉帛:指礼物。阙里:指孔府,在山东曲阜。功与造化俱:功劳与大自然同在。译书:翻译经书。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感叹读书人的学问高深莫测,好像能预知未来一样。

首句“士生诵二典”,是说读书人能够熟读《尚书》、《礼记》等经典著作。“二典”即《尚书》和《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第二句“恍若生唐虞”,则是说读书人仿佛自己就是唐尧、虞舜这样的圣王。唐尧、虞舜是远古时期的圣王,他们被古人奉为理想的统治者,他们的治理之道被认为是完美的。读书人的这种感受,表明了他们的学识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仿佛真的成了圣人一般。第三句“升降奉玉帛”则是指读书人在政治上的地位和作用。玉帛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时所用的贵重礼品,这里比喻读书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句“可否闻吁俞”,则是指读书人对于朝廷的决策能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吁俞是古代的一种语气词,用来表示疑问、感叹或者建议等语气。这里用来形容读书人在政治问题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五句“阙里得其传”,则是说在孔子的家乡,也就是孔府中,能够找到古代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扬。阙里指孔子的故乡鲁国,这里指的是孔府。第六句“功与造化俱”则是说读书人的学问和功德,可以与大自然的造化相比拟。这里的“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和生长。最后一句“孰知千载后,乃尊重译书”,则是说谁知道千载之后,人们会如此重视翻译和解释经书的工作呢?这一句表达了对后世人们重视经书翻译工作的赞叹和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