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蜩断复续,宿鸟久始安。
触热汗沾衣,暮夜犹未干。
梧桐独知秋,一叶堕井阑。
行矣戒砧杵,四序环无端。

《夏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夏夜的景色,通过蝉鸣、宿鸟、热汗等细节描绘出夏夜的炎热,并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到来的期待和对四序更替的感受。

译文:

  1. 夏夜蝉鸣不绝,停歇又响起,久立才感到片刻宁静。
  2. 热浪逼人,汗如雨下,湿透了衣衫,直到深夜也未干透。
  3. 梧桐树独自感知到了秋天的到来,一片叶子缓缓落下,落在井栏中。
  4. 行路之人要警惕秋日的砧声杵声,因为一年四季更迭,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注释:

  • 鸣蜩断复续:蜩,即蝉,鸣声悠扬。断续,断断续续。这里形容蝉鸣声时断时续。
  • 宿鸟久始安:宿鸟,夜晚栖息的鸟儿。这里指经过一个漫长的夜晚后,鸟儿终于得到了安宁。
  • 触热汗沾衣:触热,受到热力的影响。汗水沾在衣服上。这里的“触热”可能暗示着夏日的高温让人难以忍受。
  • 暮夜犹未干:暮夜,傍晚时分。犹,仍然。这里表示尽管已是傍晚,但汗水仍未干透。
  • 梧桐独知秋:梧桐,一种常绿乔木。独知,独自感知。秋天到来之前,只有梧桐树能够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 一叶落井阑:一叶落,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坠入井栏之中。这里用来比喻秋天的来临。
  • 行矣戒砧杵:戒,提醒。砧杵,古代用来捣衣的工具。行矣,意为行走时要小心。这句话的意思是提醒人们行走时要警惕秋天的砧声和杵声。
  • 四序环无端:四序,四季。环,围绕。无端,没有缘由或原因。这里指四季更替循环不息,没有明确的起止点。

赏析:

李颀的《夏夜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景象和情感体验。整首诗以蝉鸣、宿鸟、热汗为线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炎炎夏季的场景中。通过蝉鸣的断续、宿鸟的安宁、热汗的沾衣以及梧桐树的感知,展现了夏天的热烈与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秋天即将到来的预兆。

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如蝉、梧桐、井阑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和运用,李颀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四季变换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自然界规律的敬畏和赞美。

李颀在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热浪逼人”、“暮夜犹未干”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态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夏夜氛围的感受。同时,诗中的“行矣戒砧杵”一句,也体现了李颀对于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李颀的《夏夜二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一个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魅力的机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