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森疏照溪赤,寒鸦翩翻蔽天黑。
鲜鲈出网重兼斤,新蟹登盘大盈尺。
年年此际清霜夜,饭罢读书声满舍。
岂惟父子讲家学,亦有朋侪结经社。
谁令屠沽聚里中,鼓声终夜聒老翁。
呜呼安得寐无聪,不但杜老左耳聋。

【注释】

埭(dài):水边的土埂。鲜(xiān):鱼,这里指鲜鲈。饭罢:吃完饭。经社:指经学、史学等学术团体。杜老左:指杜甫。安得寐无聪:怎样才能睡得没有听觉?

【译文】

夜晚听到埭东卖酒的鼓声喧闹得很。乌桕树林疏疏落落,照映在溪边红艳如火,寒鸦翻飞遮天蔽日。鲜鲈出网时有多重,新蟹上盘大盈尺长。每年此时清霜夜,吃饭后我读书声充满屋舍。岂只是父子讲解家学,也有朋友结伴学习经史。是谁让屠沽之徒聚集里中,鼓声终夜聒噪老翁。唉呀!怎能不让人耳聋,不但杜甫左耳聋,连杜工部也听不见了。

【赏析】

《夜闻埭东卖酒鼓声哗甚》是明代诗人王稚登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作者夜宿书斋,听人打鼓的声音扰人心绪,于是借古人以讽喻自己,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并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情。

“夜闻埭东卖酒鼓声哗甚”,这开篇一句便点明了时间——夜晚;地点——埭东(古时候称江流之岸为埭)。而声音则是“喧阗”之状,用“喧阗”来描述打鼓的声音非常贴切形象。“乌桕森疏照溪赤,寒鸦翩翻蔽天黑。”乌桕树稀疏高大,枝叶茂盛,在月光下犹如一片浓密的绿海,映照着溪边红色的石头,使整个溪面都显得红彤彤的。乌鸦在空中飞翔,遮蔽了天空,使得整个黑夜都笼罩着黑暗之中。这两句描绘出了一幅幽静而又热闹的画面。

接下来四句,则将笔锋一转,转而写自己的心情。”鲜鲈出网重兼斤,新蟹登盘大盈尺。年年此际清霜夜,饭罢读书声满舍。”鲜鱼出网时有多重,新蟹上盘大盈尺长。每年此时清霜之夜,饭后我读书声充满屋舍。这几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人们正在捕鱼、吃蟹、饮酒,享受生活的乐趣。然而,这欢乐的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哀愁。

诗人又回到了对现实的思考和感慨。”岂惟父子讲家学,亦有朋侪结经社。谁令屠沽聚里中,鼓声终夜聒老翁。呜呼安得寐无聪,不但杜老左耳聋。”难道只有父子之间才讲究家学吗?也有人和朋友一起探讨经世之道。是谁让屠沽之徒聚集在一起?他们整夜的鼓声把老人吵醒了。唉呀! 怎么能不让人耳聋呢?不仅杜甫的耳朵聋了,连他左耳朵也听不见了。这几句诗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喧嚣之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之情。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有对现实黑暗面的深刻揭示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