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楸阴最茂,秋晚惟空枝。
今日晴无风,散步适其宜。
右扶青溪杖,左挟斜川诗。
石琢四腰鼓,可以休我疲。
清言出正始,不杂世论卑。
野僧何处来,成此一段奇。

【注释】

槐楸:即楸树,落叶乔木。

右扶青溪杖:右手扶着青溪边的拐杖。青溪,水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左挟斜川诗:左手拿着斜川的诗卷。斜川,地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南。

石琢四腰鼓,可以休我疲:石碑上镌刻的四个腰鼓的图案,可以消除我的疲劳。

清言出正始:高雅的言辞出自正始。正始,指《诗经》的开端和《书经》的开始。

不杂世论卑:不掺杂世俗的浅薄议论。

野僧何处来:不知是哪一位山野和尚带来的。

成此一段奇:造就了这一段奇妙的艺术珍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山水情趣的小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议论,尾联咏物,结构谨严,层次分明,是一首成功的小诗。

前两句“槐楸阴最茂,秋晚惟空枝”描写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色。诗人首先选取槐树和楸树这两种树木作为描写对象。在秋天的傍晚时,只有这两种树木的枝叶最为茂盛,而其他树木的枝叶已全部凋零。这种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槐树和楸树的繁茂,从而也衬托出了它们的高峻与挺拔。诗人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这两类树木的特征,为下面的抒情作好了铺垫。

第三、四句“今日晴无风,散步适其宜”,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晴朗的天气中没有一丝风,正是散步的好时候。诗人于是手扶着青溪的拐杖,左手拿着斜川的诗卷,沿着山间小路缓步而行,欣赏着周围的景色。

中间四句“右扶青溪杖,左挟斜川诗。石琢四腰鼓,可以休我疲。”则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具体刻画。诗人首先用“右扶”二字表明了他行走的方向,右手扶着的是青溪旁边的拐杖。接着又用“左挟”二字表明了他行走的方式,左手拿着的是斜川的诗卷。这样便把诗人自己和他所喜爱的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最后两句“石琢四腰鼓,可以休我疲”是对前面景物的具体描绘。诗人说这些精美的石雕上刻有四个腰鼓的图案,它们的形状像鼓一样,因此也可以消除我的疲劳。

最后两句“清言出正始,不杂世论卑”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抒发的总结。这里的“清言”指的是高雅的言辞,“正始”是指《诗经》的开端和《书经》的开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许多作品都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风格;《尚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其中也有很多作品都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在这里,诗人将这两部经典著作中的言辞比作腰鼓上的图案,形象地说明了这些高雅言辞的优美程度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而“不杂世论卑”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言辞的重要性,指出了它们与世俗的浅薄议论不同。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以及对高雅言辞的赞美歌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这种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