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初无折简招,出门十里未觉遥。
憩装萧萧北崦寺,策蹇渺渺西村桥。
眉头那可遣愁到,舌本正要著酒浇。
寒风朝作入裘褐,荒祠暮过奠桂椒。
平郊烟敛见聚落,细路日落逢渔樵。
安得丹青王右辖,为写此段传生绡。

【注释】

记出游所见:记述作者外出游览时看到的景象。游目:游览的眼力。所至之处,都尽收眼底。

折简招:指写信邀请朋友前来。

出门十里未觉遥:出了城门十里远,还不曾感到路途遥远。

憩装萧萧北崦寺:收拾行装,来到北山的一个寺院。北崦,指北边的山冈。

策蹇渺渺西村桥:骑着马,来到西村一座小桥上。蹇,指骑马或骡子。

那可遣愁到:哪里能够把忧愁遣散?那可,哪能。遣,送走的意思。

舌本正要著酒浇:我正要把酒喝下驱散心中的忧愁。舌本,这里指舌头。着,浸湿的意思。酒浇,指饮酒解闷。

寒风朝作入裘褐,荒祠暮过奠桂椒:早晨寒风吹来,使人觉得进入寒冷的皮衣里;傍晚来到一片荒凉的祠堂,在祭奠着桂花和香草。

平郊烟敛见聚落,细路日落逢渔樵:平原旷野的烟雾渐渐消散,显露出村落房屋的轮廓;夕阳西下,路上行人稀少,只有打鱼和砍柴的人。

安得丹青王右辖,为写此段传生绡:怎样才能得到画工王维那样的高超技艺,为我描绘这美妙的景色呢?丹青,指绘画。传生绡,用丝织品制成的画卷。王右丞,即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赏析】

《登高丘而望远》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描写旅途中所见的景物,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是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

开头两句:“游目所及,皆成画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句中的“游目”是指放眼观察,“所及”则是所见之物。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景物,发现这些事物都如画一样美丽,因此他感叹道:“此景何其美也!”这里的“此景”指的是眼前的景色,而“美”则是指美好。这种赞美之情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停车驻马观前川”一句,写出了诗人停下来观看前方河流的情景。“停泊”、“驻足”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停下马来欣赏风景的动作。而“观前川”则表明了诗人想要更近距离地观察这条美丽的河流。这里的“前川”可以理解为前面流淌的江水,也可以理解为前面流淌的山川。无论是哪种解读方式,都能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接下来两句:“憩装萧萧北崦寺,策蹇渺渺西村桥。”则描述了诗人在寺庙和桥上的所见所闻。其中“憩装”指的是收拾行囊,准备休息;“萧萧”则形容树叶随风飘动的声音。这两个词语共同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场景。同时,“北崦寺”和“西村桥”分别代表了诗人所在的方向和地点,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完整。

然后诗人又继续展开自己的想象:“眉头那可遣愁到,舌本正要著酒浇。”在这里,“遣愁”一词表达了诗人想要将心中的忧愁抛诸脑后的愿望;“著酒浇”则表示他想要借酒消愁。这两个短语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接下来四句:“寒风朝作入裘褐,荒祠暮过奠桂椒”以及“平郊烟敛见聚落,细路日落逢渔樵”则是对诗人旅途中所见景色的进一步描绘。其中“寒风朝作”表达了早晨寒风刺骨的感觉;“入裘褐”则意味着穿上了寒冷的衣物抵御寒冷。而“荒祠暮过”则描绘了黄昏时分经过一座废弃的祠堂的情景;“奠桂椒”则是祭祀时所用的香料之一,这里可能是用来象征某种仪式或者纪念意义。

最后两句:“安得丹青王右辖,为写此段传生绡”表达了诗人对创作一幅完美作品的渴望。这里的“王右署”是古代书法家的名字,而“生绡”是一种丝绸制品。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有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能够为他描绘出这幅美丽的图画并把它制成丝绸画轴保存下来。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变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