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东多名山,天台连四明。
路穷寺门出,林阙溪桥横。
岂无一月闲,结束与子行。
会拣最幽处,煨芋听雪声。

杂感十首 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入东多名山,天台连四明。

路穷寺门出,林阙溪桥横。

岂无一月闲,结束与子行。

会拣最幽处,煨芋听雪声。

注释:

  1. 杂感十首: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旅行中的感悟和体验的诗歌。
  2. 名山:指著名的山。
  3. 天台: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境内,是中国东南地区一座著名的道教圣地。
  4. 四明:指浙江东部的明州(今宁波市)。
  5. 路穷:指走到尽头的意思。
  6. 寺门:寺庙的大门。
  7. 林阙:指树林和山阙。
  8. 溪桥:指溪流上的桥梁。
  9. 月明:明亮的月光。
  10. 会拣:会选择。
  11. 最幽处:最安静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的一首诗歌。诗人通过对名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入东多名山,天台连四明”描绘了诗人进入东边众多的名山,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台山和四明山。这里的“名山”指的是那些著名的山峰,而“天台”则是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境内,是中国东南地区一座著名的道教圣地。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名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路穷寺门出,林阙溪桥横”继续描述诗人在山中行走的情景。当走到尽头时,可以看到寺庙的大门,而树林和山阙之间,溪流和桥梁交错纵横,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颈联“岂无一月闲,结束与子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诗人认为,生活中有很多时间可以自由地度过,没有必要把自己束缚在繁忙的工作之中。这两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尾联“会拣最幽处,煨芋听雪声”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诗人会选择最安静的地方,一边煮着烤红薯,一边聆听雪花落地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旅行中的惬意生活,表达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名山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