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钱得斗米,一斛当万钱。
嗟汝蚩蚩民,何恃以自全。
我欲告父老,食为汝之天。
勿结迎神社,勿饰杭湖船。
筑室勿斫削,但取垣屋坚。
妇女省钗泽,野妆何用妍。
趋利常处薄,众役常在前。
岁时相劳苦,盛馔一豚肩。
近市可致酒,虽薄亦醺然。
切勿慕公卿,早朝妨熟眠。
亦勿谋高赀,贪吏不汝怜。
有负固吹毛,无罪亦株连。
岂暇论曲直,梃系如登仙。
短褐与饭豆,温饱可终年。
草庐挂苇箔,乃可数世传。
朱门虽赫赫,变化如飞烟。
为农最得策,本无禄与权。
时平自逸乐,奉牲祭其先。
不幸有散徙,均为寓民编。
吾诗不足徵,请读七月篇。
闻吴中米价甚贵二十韵
千钱得斗米,一斛当万钱。
嗟汝蚩蚩民,何恃以自全。
我欲告父老,食为汝之天。
勿结迎神社,勿饰杭湖船。
筑室勿斫削,但取垣屋坚。
妇女省钗泽,野妆何用妍。
趋利常处薄,众役常在前。
岁时相劳苦,盛馔一豚肩。
近市可致酒,虽薄亦醺然。
切勿慕公卿,早朝妨熟眠。
亦勿谋高赀,贪吏不汝怜。
有负固吹毛,无罪亦株连。
岂暇论曲直,梃系如登仙。
短褐与饭豆,温饱可终年。
草庐挂苇箔,乃可数世传。
朱门虽赫赫,变化如飞烟。
为农最得策,本无禄与权。
时平自逸乐,奉牲祭其先。
不幸有散徙,均为寓民编。
吾诗不足徵,请读七月篇。
【注释】:
千:一千。
千钱:一千文钱。
斗米:一百升(一说一百二十斤)大米。
斛: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蚩蚩:愚笨、愚蠢的样子。
告:陈述。
父老:老人。
食:指粮食。
勿结迎神社:不要搞什么迎神的祭祀活动。
杭湖船:杭州和湖州的船只。
筑室:盖房子。
锄地:耕种土地。
省:去掉。
钗泽:插在头发上的首饰。
处薄:从事轻贱的职业。
厚:指地位高的官吏。
负固:依仗坚固的城防工事。
吹毛:比喻吹毛求疵。
株连:株连罪人。
暇:有空。
七月篇:《论语(子路)》:“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我于畔者,去!’”这里说“七月篇”,可能是指关于《论语》的内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吴中听到米价高昂之后写的一首讽喻诗。诗人通过描写农民的艰辛生活,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的同情,并希望统治者减轻农民负担、关心民生疾苦的愿望。
首联点题,说明吴中米价昂贵到了惊人的程度。“千钱得斗米”,意味着一斗米要上千文钱,这是多么沉重的经济负担啊!
颔联写农民们的处境。他们虽然生活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但还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生存,不能依赖政府救济,更不能指望官员的恩赐,否则只会助长他们的惰性。这是对他们的劝诫,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批评。
颈联则是向农民们发出了号召。他们应该积极从事生产,努力提高粮食产量,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求。同时,他们还应该抵制一些迷信活动的干扰,不要沉迷于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尾联则是对统治者的一种期望。他们应该关注民生疾苦,减轻农民负担,关心农民生活。此外,他们也应该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