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手自格猛兽,七泽三江为苑囿。
城门夜开待猎归,万炬照空如白昼。
乐声前后震百里,树树栖乌尽惊起。
宫中美人谓将旦,发泽口脂费千万。
乐声早暮少断时,莫怪栖乌无稳枝。
乌栖曲
楚王手自格猛兽,七泽三江为苑囿。
城门夜开待猎归,万炬照空如白昼。
乐声前后震百里,树树栖乌尽惊起。
宫中美人谓将旦,发泽口脂费千万。
乐声早暮少断时,莫怪栖乌无稳枝。
注释:
- 乌栖曲:古体诗名,即《乌生》或《乌啼》。
- 楚王:战国时期的楚国国君,这里指代楚灵王。
- 手自格猛兽:亲手制作各种猛兽来吓唬野兽。
- 七泽、三江:指的是楚国境内的七个大湖(洞庭湖、云梦泽等)和三条大江(长江、湘江、沅江)。
- 城门:指楚灵王狩猎用的城门。
- 万炬照空:燃着无数火把照亮了夜空。
- 震百里:震动了方圆百里的地方。
- 树树:处处。
- 美人:指楚灵王的妃子。
- 将旦:将要天亮。
- 发泽:从水边取来。
- 口脂:古代女子用以涂抹于唇部的化妆品。
- 费:花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楚灵王狩猎场面的诗歌。通过描绘狩猎过程中的情景,诗人展示了当时楚国的繁荣与奢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现象。
首句“楚王手自格猛兽”,描绘了楚王亲自制作猛兽来吓阻野兽的情景;第二句“七泽三江为苑囿”,进一步说明楚国地域广阔,拥有大片的湖泊和河流。
第三句“城门夜开待猎归”,描述了楚王在狩猎前,特意打开了城门,准备迎接猎物归来的场景。而第四句“万炬照空如白昼”,则形象地描绘了狩猎时的灯火辉煌,照亮了天空,犹如白天一般。
第五句“乐声前后震百里”,表现了狩猎时的热闹气氛和震撼人心的音乐声。第六句“树树栖乌尽惊起”,则描绘了鸟群被音乐声惊醒,四处飞散的情景。
最后两句“宫中美人谓将旦,发泽口脂费千万”,则是对狩猎后,楚灵王的妃子们用珍贵的口脂涂抹嘴唇的场景进行描绘,展现了她们对狩猎活动的投入和享受。
整首诗歌通过对狩猎场面的详细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揭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他们为了满足私欲而进行的残酷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