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未可尽,朝昏屡不眠。
窗前多古木,床上半残编。
放犊饮溪水,助僧耕种田。
寺门久断扫,分食愧农贤。
鹤林寺
岁月未可尽,朝昏屡不眠。
窗前多古木,床上半残编。
放犊饮溪水,助僧耕种田。
寺门久断扫,分食愧农贤。
注释:
- 岁月未可尽:岁月无法终了,意味着时间在流逝。
- 朝昏屡不眠: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都难以入睡。
- 窗前多古木:窗户前有很多古老的树木。
- 床上半残编:床边有一半的书籍已经破损。
- 放犊饮溪水:有人放牛去饮水。
- 助僧耕种田:有人帮助僧侣种植田地。
- 寺门久断扫:寺庙的大门很久没有打扫了。
- 分食愧农贤:因为自己只是吃一些食物而感到惭愧,因为农人(农夫)更值得尊敬。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描写了鹤林寺的日常生活和僧人的生活状态。全诗通过描绘寺院的环境、僧人的生活和农人的工作,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首句“岁月未可尽,朝昏屡不眠”,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感叹岁月如流水般无法停止,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入睡,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次句“窗前多古木,床上半残编”,描述了寺院内外的景象。窗前的古老树木和床旁半损坏的书卷,都反映出佛教寺院环境的静谧和宁静。同时,也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简朴且有规律。
后四句进一步描述了僧人和农人的生活。放犊饮水和助僧耕种田,体现了农人和僧侣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而寺门久断扫以及分食之愧,则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和对农人的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鹤林寺和农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自然和农民生活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