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上书,冤乎天哉,哲人已萎。自纲常一疏,为时太息,典刑诸老,尽力扶持。方哭南床,继伤右揆,死到先生事可知。伤心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
人心公论难欺。愿君父、明明悟此机。昔九龄疏谏,禄山必叛,更生累奏,王氏为危。变起范阳,祸成新室,说着当年人噬脐。君知否,但皇天祚宋,此事无之。

【注释】

①三学:指太学、国子学和律学。上书:向皇帝上奏疏。三学中的学生常上疏议论政治,因此称其为“三学上书”。②纲常:封建伦理纲常。③南床:指南宋宰相贾似道被刺身亡后,贾似道的床铺被移向南边,以表示哀悼。④右揆:即右相,宋代官名,是宰相的别称。⑤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大臣,因敢于直言,反对安史之乱而遭贬,死于贬所。⑥王氏: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⑦啮(niè)脐:像人咬自己的肚子一样,形容后悔不已。⑧祚(zuò):福。

【赏析】

这是一首挽文。作者在这篇《挽徐元杰》诗中,追述了徐元杰上疏时的情形及他的为人,并对其不幸遭遇深表哀悼,同时表达了对朝政黑暗腐败的不满,对奸邪小人的谴责,最后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首联写徐元杰上疏之事,表现他对朝廷的忠诚与正直。“三学上书”表明他是太学、国子学和律学的三名学生,他们常上疏议论政事,因而被称为“三学上书”。他上疏的目的当然是希望皇上能够听取他们的忠言,从而改变朝廷的弊病。然而,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因为“自纲常一疏,为时太息”,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徐元杰的忠诚与正直以及当时政治的昏庸腐朽。

颔联进一步展开对徐元杰的描绘。“自纲常一疏,为时太息;典刑诸老,尽力扶持。”这里,作者用“太息”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徐元杰看到朝廷昏聩无能,自己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时的无奈与悲伤。同时,“典刑诸老”也暗示了徐元杰在朝中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他能够获得众多前辈的支持,这也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才华。

颈联则转向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方哭南床,继伤右揆,死到先生事可知。”这里的“方哭南床”指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大臣郭子仪在被贬谪至南方之后,曾哭泣过自己的南床。而“继伤右揆”则是说徐元杰在去世之后,他的家人也因此而受到牵连,遭受了很大的打击。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徐元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以及他的不幸遭遇,也反映了作者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

尾联则是对整个事件的总结与反思。“伤心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在这里,作者用“笑”字来表达自己对徐元杰不幸遭遇的无奈与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奸邪小人的痛恨。而“伤心处”则暗示了作者对整个事件的深刻感受。最后一句则是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期望,希望皇天能够保佑宋朝江山社稷,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整首诗语言简练有力,情感真挚深沉,既展现了徐元杰的忠诚与正直,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