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居山林,往往仪状野。
道人翩然来,礼节何尔雅。
职事方悯悯,言论翻洒洒。
安得冠其颠,公材岂云寡。

【注释】

1.学佛:修习佛法。

2.居山林:居住在山林之中。

3.仪状(zhì zhuàng)野:仪表风度朴素自然。

4.道人:指佛教徒。

5.翩翩然:轻盈飘逸的样子。

6.悯悯:忧愁的样子,这里指忧患。

7.洒洒:流利的样子。

8.颠:高高的山顶。

9.冠其颠:比喻才能出众。

【赏析】

此诗为作者赞美一位有才学而又修持佛法的僧人之作。

首联写诗人对这位僧人的仰慕之情。“学佛”表明僧人修习佛法,“居山林”则说明他在深山之中修行。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与僧人的生活环境,也表现出他对僧人修道生活的了解。

颔联写僧人的风采。“仪状野”是说他仪表风度朴素自然,没有世俗的浮华。“翩然来”,形容他轻盈飘逸的样子,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两句既表现了僧人的风度,也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喜爱之情。

颈联进一步描绘僧人的仪态和言行。“礼节何尔雅”是说僧人的礼节非常文雅,彬彬有礼。而“言论翻洒洒”,则是说他的言论十分流利,充满智慧。这两句既突出了僧人的才华,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叹之情。

尾联直接赞美僧人的高才大德。“安得冠其颠”,是说我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公材岂云寡”,则是说他的才华并不稀缺。这两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不足的感慨。

此诗以四句诗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有才学的僧人形象,并通过对其才德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位僧人的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