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加心地转如灰,书箧经旬亦懒开。
诗句偶吟皆感事,文章无用独伤才。
秋蝉残韵摇疏树,夕照寒光下古台。
闲绕岸莎看野水,暗流红叶不重回。
【注释】
成安:即今河北省成安县,古县名。秋望:秋天远眺。怀:怀念。心地:心境。
灰:灰暗,比喻心情忧郁。书箧:书箱。经旬:十天。偶吟:偶尔吟诵。感事:触景生情,有感慨的事。文章无用:指文学无用。独伤才:独自伤悼自己的才华。残韵:秋蝉声。摇:动摇。疏树:稀疏的树木。夕照:夕阳西下。寒光:冷清的光。古台:古老的高台或楼台。闲绕:在湖边闲逛。岸莎:湖边的芦苇。看野水:观察湖水。暗流:水流缓慢。红叶:落满水面的红树叶。不回:不再回来。
【译文】
年华已逝人已老,心境灰暗似枯草。
书箱久未打开翻,偶一吟诗便悲凉。
文章无补却空才,只能独自伤心伤。
残蝉鸣叫动疏枝,夕阳余晖照古台。
湖边闲步观野水,暗流带走红叶回。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是杜甫晚年居秦州时所作。诗人以沉郁悲愤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担忧和无限忧虑之情。全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年加心地转如灰,书箧经旬亦懒开。”是说年岁增长后,心境变得灰暗,连书箱都懒得打开了。这里用“灰”字来形容心境之坏,说明作者对现实已失去了信心和希望,整首诗也笼罩着一层浓厚的忧伤气氛。
颔联“诗句偶吟皆感事,文章无用独伤才。”则是说自己偶尔吟诵一些诗句,都会触景生情,感慨万端;而自己的文章虽然有用,却因时世艰难而难以施展才华,所以感到无比悲伤。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忧虑和无奈之情。
颈联“秋蝉残韵摇疏树,夕照寒光下古台。”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秋蝉的鸣叫声在稀疏的树林中回荡,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老的高台上。这里的“秋蝉”、“夕照”都是常见的意象,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秋蝉的鸣叫声象征着衰败、消逝,而夕阳的余晖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种对比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尾联“闲绕岸莎看野水,暗流红叶不重回。”则是说自己在湖边闲步观看湖中的野水,只见那些红叶随着水流缓缓飘走,不再回来。这里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叹,也暗示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忧虑之情。其艺术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