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到之子,砥柱阅颓波。
致主规模别,伤时疾疢多。
大臣谗贾谊,逆旅欠常何。
无路排阊阖,聊当扣角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诗文中圈出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把握诗意,最后把选项表述同原文进行比较,作出判断。题干要求“赏析”,这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来考虑,内容主要分析诗句的意思,结构方面则主要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及艺术效果。此题中,第一句中的“斯文”即“儒雅之士”;第二句中的“砥柱”是《水经注》中指太行山最东端的一座山峰;第三句中的“致主”指“尽忠报国”;第四句中的“逆旅”是指客居他乡的人;第五句中的“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第六句中“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古代传说二门之间为天路。

【答案】

示例一:首联“斯文到之子”一句写诗人自己虽出身于儒学世家,但因父亲早逝而没有成为“儒雅之士”。颔联“砥柱阅颓波”写黄河的三门(石门、潼关、大禹渡)在历史上曾数次被毁,而今只有砥柱山巍然屹立。颈联写汉文帝时期,晁错以直言进谏得罪了刘启,遭到诬陷而被诛杀。尾联写汉武帝时期,贾谊以直谏著称,却遭到排挤,最终落得悲惨的结局。全诗表达了对晁错、贾谊等人遭遇的惋惜之情。

译文:

我出身于儒学之家,却未成为儒雅之士。

黄河三门曾经多次坍塌,如今只有砥柱独存不倒。

汉文帝时期,晁错直言劝谏遭谗言陷害,最终被害身死。

汉武帝时期,贾谊敢于直谏却被排挤,最终含冤而死。

赏析:

首联点明“我”虽出自儒学世家,却未能成材,与晁错一样都未成为儒雅之士。颔联写诗人看到黄河三门多次被毁,现在只剩下砥柱山巍然耸立,由此感慨历史的兴亡。颈联写汉朝初年晁错直言劝谏,却遭谗言,最终被害身死。尾联写汉武帝时期贾谊敢于直谏,却遭排挤,最终含冤而死。诗人通过对比,写出了晁错、贾谊等历史人物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他们遭受的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