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围欲尽三千界,地险真成百二关。
不向中峰最高处,诸君元未识庐山。
诗句如下:
天围欲尽三千界,
地险真成百二关。
不向中峰最高处,
诸君元未识庐山。
注释解释:
- 天围:指天宇的边际,这里比喻宇宙。三千界:泛指整个世界或宇宙,即“三千大千世界”。
- 地险:形容地势险要。真成:确实成为了。百二关:古代用数字表示关口的重要性,一关代表十分之一,因此百二关表示至关重要的关口。
- 不向:不选择,不前往。中峰:山峰中间的部分,此处指最高的山峰。最高处:最高峰。诸君:对他人的尊称,这里指在座的各位文人。元:原本,最初。未识:不了解,不认识。庐山:即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瀑布和云雾闻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楞伽寺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观。第一句“天围欲尽三千界,地险真成百二关”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楞伽寺所在地区的宏大与险峻,如同一个充满神秘与挑战的世界。第二句“不向中峰最高处,诸君元未识庐山”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深入探索这座古老寺庙的遗憾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对于未知领域的向往和探索精神。整首诗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通过对楞伽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传达出对自然和文化的敬畏以及对探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