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喜食笋,笋脯味胜肉。秘法不肯传,闭门课私仆。
君不见金谷馔客本萍齑,豪世藉此真成痴。但令长须日致馈,不敢求君帐下儿。
张钦夫的笋脯非常美味,秘而不宣,不肯示人;我戏他一下,写这首诗。
使君喜欢吃竹笋,竹笋做的干肉味道胜于鲜肉。秘法不肯传,闭门教授私仆。
你不见金谷宴上的菜本来都是腌菜,豪侠世族藉此真成痴。但令长须每日送饭来,不敢求他帐下儿。
注释:
- 张钦夫:作者的朋友,擅长制作笋脯。
- 秘其方不以示人:秘而不宣,不愿意把制笋脯的方法告诉别人。
- 使君:这里指使君(指诗人自己),使君喜欢吃竹笋。
- 味胜肉:味道比肉类还鲜美。
- 秘法:秘而不宣的方法。
- 闭门课私仆:闭门教授自己的私人仆人。
- 君不见:你看不见。
- 金谷:晋代富豪石崇在洛阳金谷园设宴招待宾客。
- 馔客本萍齑:馔客本来吃的是腌菜。
- 萍齑:腌菜,比喻简陋的食物。
- 豪世藉此真成痴:豪侠世族藉此真的成了傻子。
- 但令:只要。
- 长须:指作者的仆人。
- 长日:长时间。
- 敢:怎么敢。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张钦夫制笋脯秘法的描写,抒发了对朋友的赞美之情。
首句“使君喜食笋,笋脯味胜肉”,直接点明了使君喜欢吃笋子,而竹笋做成的干肉又比新鲜的竹笋还要好吃。这是对张钦夫制笋脯秘法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食的喜爱之情。
次句“秘法不肯传,闭门课私仆”,描述了张钦夫秘而不宣的制笋脯方法,不愿意传授给外人。这是对张钦夫个性和才情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独特技艺的向往。
第三句“君不见金谷馔客本萍齑,豪世藉此真成痴”,通过对比金谷宴上的食物和张钦夫制笋脯的味道,进一步赞美了张钦夫的制笋脯技法,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豪富世族生活的羡慕和感慨。
最后一句“但令长须日致馈,不敢求君帐下儿”,描绘了一个场景:只要长须这个仆人每天都能送来笋脯,我就不敢向张钦夫要求他的孙子作为仆人。这是对张钦夫家世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深厚的珍惜和珍重。
这首咏物诗以张钦夫的笋脯为线索,通过对食材、人物、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才情的朋友形象,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美食、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