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贵适宜,冬裘与夏葛。
眷兹修行人,初不事精洁。
轻纱并丽帛,样新价亦别。
每缣数千钱,拙工乱裁截。
些小未称身,中心已不悦。
曾知有贫者,冬夏皆皮裂。
【注释】
又省衣:又省,意为“再”。又省衣,即“再次减省衣服”之意。
衣贵:衣,指衣物;贵,指适宜。
冬裘与夏葛:指冬季的皮衣和夏季的葛布衣。
眷兹:怜惜。修行人:修行之人。
初不事精洁:起初不追求精美华丽的衣着。
轻纱:轻薄的丝织品。丽帛:美丽的丝绸。
样新:样式新颖。价亦别:价格也有所不同。
缣:一种粗绢,用蚕丝制成(古代丝织品的一种)。
拙工:拙劣的裁缝。乱裁截:随意裁剪。
称身:适合身材。中心已不悦:心里已经不高兴了。
贫者:贫穷的人。皮裂:皮肤开裂。
【赏析】
《又省衣》是一首揭露社会现实矛盾,同情穷苦人民疾苦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一位修道人的衣着,表现了贫苦百姓在物质生活上的艰难处境。
首句点出“又省衣”,说明这是又一次为修道人减省衣服,突出了“再”这个字,表明诗人多次为修道人减省衣服,强调了作者对此事的重视,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贫困现象。
次句写修道人的衣服,指出其贵重,冬天穿皮衣,夏天穿葛衣。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修道人的生活状况,又暗示了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原因,即社会贫富悬殊、劳资对立的现实。
第三句写修道人的衣服,指出其简朴,没有追求精美华丽,这与上两句形成对照,进一步突出了修道人的生活艰苦。
第四句写衣服的质地,指出其轻薄,而衣服本身却是美丽的,这就突出了衣服的外表美与内在的贫乏。
第五句写衣服的价格不同,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发达,同时也揭示了贫富差距的存在。
第六句写衣服的制作,指出裁缝手艺拙劣,随意裁剪,这就揭示了当时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低下,以及他们的生存困境。
第七句写衣服的不合身,表明修道人对衣服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合身就可以了,这就进一步揭示了修道人的贫困生活。
第八句写修道人的心情,指出他心中已经不高兴了,这就表明了衣服的简陋不仅影响了修道人的精神享受,还给他的心灵带来了负担。
第九句写修道人的处境,指出他连皮衣服都买不起,更不用说其他奢侈的物品了,这就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以及贫富差距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最后一句总结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穷苦人们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