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骖曾送柳边舟,忽忽今冬病故秋。
望远溪山常入梦,写残书信只成愁。
明心坐断三千佛,谒帝行归十二楼。
临水忆君谁复信,乱烟凄暮白芦洲。

南湖有怀遂初尤公侍郎寄赠七言

停骖曾送柳边舟,忽忽今冬病故秋。

望远溪山常入梦,写残书信只成愁。

明心坐断三千佛,谒帝行归十二楼。

临水忆君谁复信,乱烟凄暮白芦洲。

注释:

①南湖:即南湖亭,在今江苏南京。

②遂初尤公:即尤袤的字号。

③寄赠:寄诗相赠。

④停骖:停车的意思。

⑤柳边舟:指柳树旁边停靠的小舟,也指柳树本身。

⑥病故秋:因疾病而去世。

⑦望远溪山:眺望远方的溪山。

⑧写残书信:写下了部分书信,但已经写到了一半却未写完。

⑨明心:佛教语,指明了自己的心性。

⑩三千佛:佛教语,指三千大千世界。

⑪谒帝:拜见皇帝。

⑫十二楼:传说中的天庭宫殿名。

⑬临水:靠近水边。

⑭谁复信:谁还会相信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病逝后所感伤之情的倾诉,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和哀思。首句“停骖曾送柳边舟”,诗人回忆当年在南湖亭停骖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深情厚谊。然而,如今朋友已离世,诗人不禁感慨万分。

次句“忽忽今冬病故秋”,诗人感叹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冬天,而昔日的朋友却因病故去。这种对比更增添了诗人的悲伤之情。

诗人转向对友人生前的回忆与悼念。他写道:“望远溪山常入梦,写残书信只成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友人的思念之情,他常常在梦中见到友人的身影,而在现实中只能通过写信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然而,这些书信却总是写不完整,充满了无奈和遗憾。

诗人又写道:“明心坐断三千佛,谒帝行归十二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修行之路的思考与领悟。他认为要想达到内心的明净与解脱,就必须摒弃一切尘世纷扰,专心修行。因此,他选择了离开京城,回到家乡修行。

最后两句“临水忆君谁复信,乱烟凄暮白芦洲。”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达到了高潮。他站在江边,望着远处的烟雨蒙蒙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将永远怀念着这位曾经给予他无尽关爱和帮助的友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