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屈回廊面面同,顶门开窍更神通。
非关意匠玲珑巧,示现圆融转物功。

这首诗描述了一座建筑的结构特点。

围绣亭(wéi xiù tíng)

  • “围绣”:形容亭子四周被精美的刺绣装饰,就像绣在周围一样。
  • “亭”: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结构,通常用于观景或休憩。

盘屈回廊面面同(pán qū huí láng miàn miàn tóng)

  • “盘屈”:曲折盘旋的样子。
  • “回廊”:指走廊,也指环绕的走廊。
  • “面面同”:每面都相同,没有区别。

顶门开窍更神通(dǐng mén kāi qiào gèng shēn cōng)

  • “顶门”:建筑的最高点或者顶部。
  • “开窍”:比喻具有某种功能或者特性。
  • “神通”:佛教用语,指神通广大,能够通达一切。
  • “更”:更加,更进一步。

非关意匠玲珑巧(fēi guān yì jiàn líng lóng qiǎo)

  • “意匠”:指艺术家的构思和设想。
  • “玲珑”:形容精致小巧,也用来形容人聪明伶俐。
  • “巧”:巧妙,精巧。

示现圆融转物功(shì xiàn yuán róng zhuǎn wù gōng)

  • “示现”:显现,出现。
  • “圆融”:形容事物完美无缺,和谐统一。
  • “转物功”:指能够转变物体的能力或者技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座围绣亭的建筑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致和巧妙。诗中的“围绣”和“雕阑”都是对亭子周围和栏杆的描绘,体现了亭子的装饰性和美观性。“顶门开窍更神通”则突出了亭子的顶部具有特殊的功能,可能是一种观察或欣赏风景的方式。“非关意匠玲珑巧”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巧设计的赞美,认为这种设计不仅仅是美观,而且富有智慧。最后一句“示现圆融转物功”则是对亭子功能的总结,即这座亭子不仅外观精美,而且能够实现各种转换物体的功能。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建筑艺术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和博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