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古齐邦,中有秉节臣。
其国不能举,燕师知宠珍。
生不食君禄,执或去诸邻。
莫往径绝脰,用愧轩冕人。
当年处高位,十万当逡巡。
所以休明时,朝廷足嘉宾。

【诗句释义】

杂兴三十九首:这是一首杂诗,共三十九首,是作者晚年在京城时所作。泱泱古齐邦,中有秉节臣:辽阔的古齐国啊,里面有一个秉节守正的大臣。其国不能举,燕师知宠珍:这个小国家无法振兴,燕军却知道珍惜珍宝。生不食君禄,执或去诸邻:活着的时候没有享受国君的俸禄,如果被俘了就会离开他国。莫往径绝脰,用愧轩冕人:不要去走这条路,因为那样会辜负那些身佩高官显爵的人。当年处高位,十万当逡巡:当年自己处在高位,现在却只带着十万军队徘徊不前。所以休明时,朝廷足嘉宾:因此,太平盛世的时候,朝廷里有足够的贤能之士。

【译文】

辽阔的古代齐地啊,里面有一个坚守节操的大臣。小国无法振兴,燕军却知道珍惜珍宝。活着的时候没有享受国君的俸禄,如果被俘了就会离开他国。不要去走这条路,因为那样会辜负那些身佩高官显爵的人。曾经自己处在高位,现在却只带着十万军队徘徊不前。因此,太平盛世的时候,朝廷里有足够的贤能之士。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晚年在京师长安所写。李绅曾为宰相,后因党争而罢相,退居洛阳,晚年又入朝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不久即告老还乡。这首杂诗,就是他在洛阳时期所作。诗中借史事抒怀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从“泱泱古齐邦”到“燕师知宠珍”,叙述了战国时期的一段史实;第二段从“生不食君禄”到“朝廷足嘉宾”,抒发了个人遭遇和感慨;第三段从“当年处高位”到结束,回忆往事,表达自己对过去执政生涯的留恋之情。

第一段开头“泱泱古齐邦”五句,点明题目,交代写作背景。这里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故事:齐国有位贤臣名奉节,他忠于职守,为国家尽忠尽力。后来他被诬陷,被迫自杀。这两句以奉节比李绅,暗含着自谦之意。“其国不能举”二句承上启下,指出这位贤臣虽然受到排挤,但燕王仍然赏识他的忠诚和才能。这一句既写出了燕王的虚心求贤,也表明李绅的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第二段“生不食君禄”至“朝廷足嘉宾”十句,是李绅对自己遭遇的慨叹和反思。这十句诗可以分为四层意思。“生不食君禄”六句,感叹自己虽身居高位,但却得不到重用,反而遭到诽谤。“莫往径绝脰”五句,表达了自己对燕王的怨恨之情。“莫往径绝脰”五句是说燕国君臣竟然不顾仁义道德,不顾廉耻,竟然将使者杀害。“用愧轩冕人”五句,则是指李绅本人感到惭愧。“当年处高位”四句,则是说如今已无权柄可握,只能带着十万军队徘徊不前。最后两句说:“因此,太平盛世的时候,朝廷里有足够的贤能之士。”这里既是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一种评论,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的接受。

第三段“当年处高位”到“朝廷足嘉宾”,回忆往事。李绅曾为宰相,后因党争而罢相,退居洛阳。这一部分主要是回忆自己在洛阳时的往事,表现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语言朴实、质朴、自然、清新,充分显示了李绅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