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相齐国,童子犹羞称。
确守害霸说,三王亦可成。
寸短有所长,贪贤况诚切。
莫问九合功,咏此宜击节。
管仲辅佐齐国,小童都羞与他同称。
他坚持害霸的观点,齐桓公三王也可成就。
一寸长处也有用,贪恋贤才更真切。
不要问九合之功,应咏此诗来欢庆。
注释:
这首诗以“杂兴三十九首”为题,共三十九首,这里选择了其中的一首。
管仲辅佐齐国: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人,春秋时政治家、思想家,与鲍叔牙、宁戚等人并称“五贤”。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从公子小白奔鲁,后由鲍叔牙推荐回国,任齐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奠定齐文化基础。
确守害霸说:确实坚持害霸的观点。确守,坚决。害霸,害霸业,指齐桓公的霸业。
三王亦可成:齐桓公是夏、商、周三代之后的第一个诸侯,故称。
寸短有所长:一寸长的木板也有它的优点。寸短,短木,比喻才能短浅的人或事。
贪贤况诚切:贪恋贤人,恳切地想得到贤人的协助。况,况且,表示递进关系。
莫问九合功:不要询问联合诸侯的功劳。九合,多次召集诸侯会盟。
咏此宜击节:吟诵这首诗应当拍手称快。咏,吟诵。
赏析:
这首诗是《杂兴三十九首》中的第一篇。诗中通过赞扬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管仲和管仲思想的认可和赞赏之情。
全诗共三句,每句四字,韵脚相同,朗朗上口,读来节奏感强。诗人通过对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巧妙地将管仲的思想观点融入到诗歌之中。同时,通过对管仲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在语言上,诗人运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将复杂的事情描述得清晰明了,让人容易理解。此外,诗人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它不仅赞美了管仲的智慧和才干,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和对于社会进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