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西归即弃官,此人趣味亦堪怜。
风波常自庙堂起,云壑不随朝市迁。
野叟馈浆羞客气,山僧投拂悟尘缘。
青城山下空堂在,留入华阳续旧编。
我们来逐句分析题目中的这首诗:
1.第1句:“上第西归即弃官”
- 翻译:考中后立即辞去官职。
- 注释:这里的“上第”指的是考取功名,“西归”可能是指返回故乡或其他地方。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厌倦,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漠态度。
2.第2句:“此人趣味亦堪怜”
- 翻译:这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也让人感到可怜。
- 注释:这里可能是在说诗人与某个人之间有共同的情趣,但这个“人”具体是谁并未明确。
- 赏析:通过这句诗,诗人似乎在表达对于志同道合者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3.第3句:“风波常自庙堂起”
- 翻译:政治风波常常在宫廷中产生。
- 注释:这里的“庙堂”通常指代政府机构或朝廷,而“风波”则比喻政治上的争议或变动。
-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官场中常有的政治斗争,反映了诗人对朝政的不满或担忧。
4.第4句:“云壑不随朝市迁”
- 翻译:山中的云壑不会随着朝廷市场的变迁而改变。
- 注释:这里的“云壑”指自然景观中的山谷,“朝市”则是指朝廷市场或商业活动。
- 赏析:诗人用此句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5.第5句:“野叟馈浆羞客气”
- 翻译:一个普通的农夫送食物给我,表现出他的谦逊。
- 注释:这里的“野叟”指的是农村的老者,“馈浆”是送食物的意思。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乡村生活中的人情味和淳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的向往。
6.第6句:“山僧投拂悟尘缘”
- 翻译:一位山中的僧人放下了拂尘,悟出了尘世的缘份。
- 注释:这里的“拂”是一种佛教用语,表示放下俗务。
- 赏析:通过这句诗,诗人描绘了修行者超脱世俗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对宗教或精神修行的赞美。
7.第7句:“青城山下空堂在,留入华阳续旧编”
- 翻译:青城山下有个空荡荡的禅院,我把它留给华阳,继续编写旧章。
- 注释:这里的“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而“华阳”则是古代地名,可能是指作者所在的某个地方。
- 赏析:这句诗以诗意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官场失意之后选择隐退山林,对自然、宗教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