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南浦怀消黯,好过西山访隐沦。
比到岭时应近腊,相思可寄一枝春。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张方平所创作的,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不须南浦怀消黯:无需因离别而感到忧伤,这里的“南浦”指的是南方的水边,常用来象征别离之地。”消黯”形容心情抑郁,无法振作。整句意为:你无需因为离别而心情沮丧,我们可以一同前往博白,寻找内心的平静。
  2. 好过西山访隐沦:在西山寻找隐居的人,”隐沦”指隐居的人,”过”字在这里意味着去探访或拜访。整句意为:我们可以选择西山作为旅行的目的地,去拜访那些隐居的人,寻求心灵的宁静。
  3. 比到岭时应近腊:到达山岭时,应该是接近冬季的时候。这句可能是在描述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暗示着冬日里山岭的景致更为寒冷而美丽。
  4. 相思可寄一枝春:相思之情可以寄托给春天,”一枝春”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寓意着希望与期待。整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重逢的美好愿望,希望彼此的相思之情能在春天得到回应。
  5.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不须南浦怀消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地的无谓忧虑,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次句“好过西山访隐沦”,则将旅行的目的地定在了西山,旨在探访隐居之人,寻求心灵的慰藉。第三句“比到岭时应近腊”,巧妙地运用了时间与季节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韵味。末句“相思可寄一枝春”,则是以春天为媒介,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是一首充满诗意的送别之作。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的作品,更是一种心境的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张方平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