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连海道彻扶桑,北望神皋斗柄旁。
两处音尘杳难接,征鸿岁只到衡阳。
【注释】
①沈生:即沈子明,字子云。昆弟:兄弟。随侍:侍奉。博白:今广东省博罗县。四绝句:这是四首绝句。
②扶桑:神话中日出的地方,即太阳。
③神皋:指天河。斗柄:北斗七星。古人常用斗柄来表示方向。
④衡阳:在湖南省,是衡山的南面,这里泛指南方。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秋,送沈子明随侍到博白时作。
“东连海道彻扶桑,北望神皋斗柄旁”,起二句写自己与沈子明相别时的情景。东连海道是指从岭南出发,经过南海,直抵东海。海道是一条漫长而艰险的道路。“北望神皋”一句,写远眺的方向。神皋,即天河。斗柄是北斗七星,古人常用来指示方向。这两句是说:我与沈子明分别的时候,正看到东方的大海已经延伸到了天涯海角;而从北方望去,只见天河犹如天庭的神府所在。这两句写景极富气势,把离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两处音尘杳难接,征鸿岁只到衡阳”,后二句抒发了作者的惜别之情。“音尘”一词用得十分贴切,意思是说彼此的消息断绝,无法互通。“杳难接”三字,既写出了音尘隔绝,又表现了双方的思念之情。“征鸿”是信鸽的意思,相传古人曾把这种鸟驯养来作为传递消息的工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两地相隔很远,但消息却难以传达,只能寄托在每年只有一次机会飞到衡阳的信鸽身上。作者以信鸽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思念之情。
此诗写得情真意深,意境雄浑阔大。诗的前半部分写离别时的情景,语言简练,富有气势;诗的后半部分抒写惜别之情,语言流畅,情真意切。全诗情景交融,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