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三万六千偈,百八句中成自性。
法法非法离法尘,心心无心入心病。
渐熟当似庵罗果,顿照犹如大圆镜。
龟毛兔角妄有无,海浪空华不清净。
【注释】
楞伽:佛经名。
三万六千偈:佛教语,指一部大乘经文的篇幅数量。
百八句:指佛经中的一种句式,即每一句中有八个字。
法法非法:佛教语,意指佛法本身不是固定的法条、教条,而是灵活运用的智慧和实践。
心心无心:佛教语,意指人应超越一切分别之心,回归本性的空性。
渐熟当似庵罗果:佛教语,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后,如同得到庵罗果般珍贵而稀有的悟道体验。
顿照犹如大圆镜:佛教语,指瞬间觉悟真理的智慧,如照见无碍之大圆镜般清晰明亮。
龟毛兔角妄有无:佛教语,意指世间万物皆有其因缘存在,并非有真实或虚假之分。
海浪空华不清净:佛教语,指世间万物皆为虚幻,无法用世俗的标准去判断其是非善恶。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修行的诗,作者通过描绘读楞伽经时的内心体验,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楞伽三万六千偈,百八句中成自性。”意为读《楞伽经》时,其中的每一句都包含了深奥的智慧,只有通过不断修习才能逐渐领悟其中的道理。这里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第二句“法法非法离法尘,心心无心入心病。”意为佛法并不是固定的教条,而是灵活运用的智慧。同时,修行者应超越一切分别之心,回归本性的空性。这里的关键词“法”和“心病”都带有禅宗色彩,意指修行者要摆脱世俗的束缚,回归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第三句“渐熟当似庵罗果,顿照犹如大圆镜。”比喻修行者在不断积累智慧的过程中,会获得如同庵罗果般的珍贵悟道体验。同时,也指出瞬间觉悟真理的智慧如同照见无碍的大圆镜般清晰明亮。这里的关键词“顿悟”和“大圆镜”都体现了禅宗的顿悟思想,强调修行者要在瞬间领悟真理的真谛。
第四句“龟毛兔角妄有无,海浪空华不清净。”则进一步强调了世间万物皆为虚幻,无法用世俗的标准去判断其是非善恶。这里的关键词“虚空”、“清净”等都带有禅宗的色彩,意指修行者要超越对世间事物的执着和迷惑,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清净。
这首诗通过描绘读楞伽经时的心境变化,展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它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顿悟的思想以及超越世俗的观念,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对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