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利乃怨府,功名为祸胎。
东市悔晚矣,西钟悲悠哉。
庖刀割腴味,匠斧斩良材。
在埶勿偃蹇,居易无低徊。
一瓢颜子巷,孤竿严光台。
盛德与高风,颢清无毁颓。
【注释】
- 偶兴:偶遇兴致而作。
- 财利乃怨府:财利是产生怨恨的根源。
- 功名为祸胎:功名是招致灾祸的根源。
- 东市悔晚矣:在集市上后悔太晚了。
- 西钟悲悠哉:在寺庙里听到钟声时,感到悲伤和惆怅。
- 庖刀割腴味:厨师用刀割取肥美的食材。
- 匠斧斩良材:工匠用斧头砍伐优质的木材。
- 在埶勿偃蹇:处在权势之中不要傲慢。
- 居易无低徊:居住在安逸之中也不要徘徊不定。
- 一瓢颜子巷:颜回住在一个只有一瓢水的小院子里。
- 孤竿严光台:严光隐居的地方。
- 盛德与高风,颢清无毁颓: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风貌,不会被毁谤和诋毁所影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遭遇挫折后,感慨人生短暂,及时行乐,同时保持谦逊不骄的姿态。通过对比财名利禄的诱惑与人性的贪婪、权力的诱惑与内心的宁静,表达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
首句“财利乃怨府,功名为祸胎。”指出了财利和名位往往是引发怨恨的根源,功名则可能是招致灾祸的起点。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法,认为这些外在的诱惑往往会导致内心的不满和困扰。
第二句“东市悔晚矣,西钟悲悠哉。”则是诗人在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可能在年轻时过于追求名利而错过了一些真正重要的机会或人。这里的“悔晚”意味着追悔莫及,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选择的一种遗憾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庖刀割腴味,匠斧斩良材。”这里用庖刀和匠斧来形容人的贪婪和自私,割取肥美的食物和斩除优质的材料都是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的行为。
最后两句“在埶勿偃蹇,居易无低徊。”表明诗人主张在权力面前要保持谦逊,不要傲慢自大,同时也要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而不沉溺于其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和内心的矛盾,以及对简朴生活和精神境界的向往。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