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已三月,山川犹昔年。
绣花红委地,刺水绿平田。
生计付身外,儿曹慰眼前。
愈知贫有味,无梦到愁边。
【诗句】
- 道路已三月,山川犹昔年。
- “道路已三月”:指从韶州返回清源道中的时间已经过去三个月的时间。
- “山川犹昔年”:指沿途的山川景色依然如旧,与往昔无异。
- 绣花红委地,刺水绿平田。
- “绣花红”:这里可能是指路边的花草树木,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已经失去了鲜艳的色彩,如同凋零的红绣花一般。
- “刺水绿平田”:刺水可能是指溪流,绿平田指的是田地被雨水冲刷后的绿色。
- 生计付身外,儿曹慰眼前。
- “生计付身外”:这里的“身外”意味着生活的压力和责任被放在了身体之外,诗人在旅途中更加专注于内心的感受。
- “儿曹慰眼前”:儿曹指自己的孩子,诗人通过孩子的安慰来缓解自己的忧愁和压力。
- 愈知贫有味,无梦到愁边。
- “愈知贫有味”:这里的“愈知”意味着逐渐明白,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诗人逐渐认识到贫穷其实也是一种滋味,它能够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 “无梦到愁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乐观态度,他不再为烦恼和忧虑而困扰,而是将心思放在了眼前的生活和享受上。
【译文】
从韶州回来的路上,已经三个月了,沿途的山川仍然保持着往日的风貌。路边的花儿像失去了色彩的绣花一样凋零,溪流的水清澈平缓,田间的庄稼也郁郁葱葱。我将自己的生计放在了身外,孩子们的到来给我带来了安慰和快乐。我开始逐渐明白了贫穷也是一种滋味,不再为未来的忧愁所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行途中所见所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沿途的山川、花草、溪流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心境的变化。他开始逐渐明白贫穷其实也是一种滋味,不再为未来的忧虑所困扰。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