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卜隐十馀秋,曾伴仙翁处处游。
瀑布长流天上雪,翠屏高倚洞前楼。
云堆华顶寻飙驭,月满灵溪狎海鸥。
此地重归别得路,赤城玉府透瀛洲。

【注释】

福圣观:在广东台山市,相传为唐代道教徒张果真人修炼的道观。卜隐:隐居。仙翁:指张果。瀑布:指瀑布岩。翠屏:指翠屏峰。华顶:指云台山的华顶峰。飙驭:旋风。狎海鸥:和海鸥游戏,意指与海神结友。别得路:另辟一条道路。赤城玉府:传说天帝所居的地方。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三座仙山之一。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写的是诗人游览广东台山市的福圣观时的感受。首联写诗人自唐以来一直在此卜居,曾随张果真人四处游历;颔联以瀑布比喻天上的雪景,形容瀑布如银河倒泻而下,流到人间;颈联写在云台山观赏美景,与海神结友,并得到另一条通向仙境的道路;尾联写诗人在台山顶上遥望天界,想象天帝所在的玉府就在眼前。整首诗意境高远,富有浪漫色彩。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的是从唐至今的诗人对福圣观的游览感受。

首句“台山卜隐十馀秋”,开篇点明地点和时间,说明诗人在这里已经隐居生活了十来年,从“十馀秋”可以看出诗人对福圣观有着深厚的感情。“卜隐”即选择一处地方隐居,这既表明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也反映了他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曾伴仙翁处处游”,诗人曾与仙人一起游遍福圣观周围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体现了福圣观的美丽景色吸引了仙人,也表达了诗人与仙人结缘的愿望。

第二联“瀑布长流天上雪,翠屏高倚洞前楼”,则进一步描绘了福圣观的自然景观。诗人把瀑布比作天上的飞雪,这是非常生动的形象比喻,既突出了瀑布的高峻险峻,又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而“翠屏”则形象地描绘了洞前的山峰如同绿色的屏障,既突出了山峰的颜色,也表现了其高大雄伟的姿态。“长流”二字则强调了瀑布的壮美和动态之美。同时,这两句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第三联“云堆华顶寻飙驭,月满灵溪狎海鸥”,则是诗人在福圣观中的另一种体验。在华顶峰观赏云雾缭绕的景象,似乎可以听到旋风的声音,仿佛与海神结交朋友,共同欣赏着月亮下的海鸥翩翩起舞。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福圣观周围的自然环境,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

第四联“此地重归别得路,赤城玉府透瀛洲”,则是诗人在福圣观中的最高境界。诗人通过这次游览,找到了通往天界的道路,仿佛看到了天帝所在的玉府就在自己眼前。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真谛的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对福圣观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也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超脱现实、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