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濯荒山麓,娟娟孤女祠。
晓泉开宝镜,秋月画蛾眉。
拾翠来泾汭,行云过北池。
犹胜青冢魄,埋恨九原悲。

《秋暮书怀》

濯濯荒山麓,娟娟孤女祠。

晓泉开宝镜,秋月画蛾眉。

拾翠来泾汭,行云过北池。

犹胜青冢魄,埋恨九原悲。

注释:
濯濯:形容山峦苍翠。
娟娟:形容女子美好的样子。
晓泉:清晨的泉水。宝镜:指泉水像镜子一样明亮。宝,珍贵。
秋月:秋天的月亮。画:描绘。
拾翠:摘取花草。
泾汭:水名,在今陕西泾县。
行云:飘浮的云彩。
青冢:坟墓,这里指汉武帝的墓。
埋恨:埋葬怨恨。九原:指墓地所在的广阔土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在秋末之际,对故人或往事的思念之情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首联“濯濯荒山麓,娟娟孤女祠”描绘了诗人站在荒凉的山麓上,遥望着那一座孤零零的孤女祠。这里的“孤女祠”可能是指一位古代的女性,也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诗人以“孤女”自比,表达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晓泉开宝镜,秋月画蛾眉”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仿佛那清澈的泉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而那圆圆的月亮,也仿佛是一位美女的蛾眉,美丽而动人。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景物以生动的形象和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第三联“拾翠来泾汭,行云过北池”则转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向往。诗人想象着自己曾在泾汭边拾取翡翠般的美景,也在北池边欣赏过那些飘浮的云彩。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
“犹胜青冢魄,埋恨九原悲”两句则是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情缅怀。诗人将逝去的亲人比作青山上的一块石头,他虽然无法亲自陪伴在旁,但心中依然充满了对他的怀念和思念。同时,他也深感遗憾,因为自己的离去,让亲人永远留在了九原之地,承受着无尽的悲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爱意和怀念的人物形象。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艺术的美感,又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