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水底月团团,因见中秋忆去年。
旱海五更霜透甲,郴江万里桂随船。
昔看故国光常满,今望天涯势似偏。
只恐姮娥应笑我,还将只影对婵娟。
【注释】
八月十五日:即农历的中秋节。八月为秋季,十五日为中旬。
清溪水底月团团:清溪,地名,在今湖南。水底,指船底。月团团,指月亮圆。
因见中秋忆去年:因为见到明亮的月光而想起去年的中秋。
旱海五更霜透甲:旱海,泛指荒漠地区,因天气炎热,故称旱海。五更,指深夜。霜透甲,指寒气逼人,穿透了衣物。
郴江万里桂随船:郴江,在今广西。随船,指桂树随着船走。桂林,以产桂花闻名。
昔看故国光常满,今望天涯势似偏:故国,旧时的国家。光常满,指国家繁荣昌盛。今望天涯势似偏,指现在望着遥远的天边,觉得国家的形势似乎不如过去兴盛。
只恐姮娥应笑我,还将只影对婵娟:姮娥,即嫦娥,传说是月中仙子。只影对婵娟,指只有自己的身影和月亮相对。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之夜舟行郴江时所作。诗一开头就紧扣题目“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中的“夜”“舟”“次”等字词,直叙其事,点明节令、舟次、地点及时间。首句写舟行所见之景。次句写舟中之念。三、四句写舟行途中之景与之感。五、六句写舟行后之景与之感。末二句抒发感慨。全诗写得有景、有事,有情、有意,层次分明;用典得体,意蕴深远。前两句写中秋之夜舟行所见之景,点明节令、舟次、地点及时间。首句写舟行所见之景。次句写舟中之念。三、四句写舟行途中之景与之感。五、六句写舟行后之景与之感。末二句抒发感慨。全诗写得有景、有事,有情、有意,层次分明;用典得体,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