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尝谈解散川,偶因晴景到山前。
溪流似景清无底,石壁如门翠插天。
夜气结成三洞雨,春渠饮尽一州田。
临行始觉房陵好,更欲迟留住一年。
【注释】
有客:有位客人。尝谈:谈论。解散川:四川的一条大江,又称长江,因江水在重庆附近散开而得名。山前:指山脚下。溪流似景清无底:指溪水清澈见底,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石壁如门翠插天:指岩石上长满树木,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直插云天。夜气结成三洞雨:指夜晚时雾气凝结成三个洞中下雨,即“洞天”。春渠饮尽一州田:春日里用泉水灌溉了全州的田地。房陵:古郡名,今湖北房县城,这里指房县。更欲迟留住一年:想再留在这里一年。
【赏析】
《别房州》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初游房陵,与友人分手后所作。此诗以写景为主,描绘房陵山色之美,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联写诗人在房陵山脚偶遇一位谈论散花川的客人;颔联写房陵山景之秀美;颈联写房陵山水的神奇魅力;尾联写诗人对房陵美景的依恋,欲再留下一年。此诗写得情景交融,富有情趣。
诗一开头,“有客”二字,便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情境。“尝谈”,表明这位朋友与作者有较深的交往,而且他们之间还曾有过一些共同的谈话话题,所以当这位朋友来时,作者能如此热情地接待他。“谈”字,不仅写出了两人见面的场面,也表现出两人相聚时的兴奋情绪。“解散川”,即四川的一条大江,又称长江,因江水在重庆附近散开而得名。这是一首送别诗,所以作者特意提到“有客”二字,并把对方称为“有客”。“尝谈”,表明这位朋友与作者有较深的交往、交往的时间可能很长,而且他们之间还曾有过一些共同的谈话话题,所以当这位朋友来时,作者能如此热情地接待他。“谈”字,不仅写出了两人见面的场面,也表现出两人相聚时的兴奋情绪。
第二句“偶因晴景到山前”,是说这位友人的到来,正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所以他才来到这山前。这里的“因”,是个转折词,意思是因为、由于。“到山前”,说明这位友人是从山上下来的。“偶”,偶然的意思,这里指不是经常来的,而这次是偶然来的。“因”“偶”这两个字,都显示出诗人对这次相见的珍贵和意外。“偶”字的使用,还暗示着这次相遇是难得的,因而显得分外珍贵。
第三句“溪流似景清无底,石壁如门翠插天”,进一步描写了房陵山的美,突出了山的雄伟壮观。“溪流”句写山前溪水流得十分急,像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似景清无底”,既形容了山前的溪流,又写出了山的气势。“清”字写出了水的清澈明净,“无底”则写出了水的流动不息,给人以美的享受。“石壁”句则是说山石上的青苔像门一样插在蓝天之上,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险峻。
第四句“夜气结成三洞雨”,“夜气”是指山中的浓雾。“结成三洞雨”,是说夜幕降临以后,雾气凝结成三个洞穴,里面下起了雨。这里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把山中的自然景色写得栩栩如生。“结成三洞雨”,是说夜幕降临以后,雾气凝结成三个洞穴,里面下起了雨。这里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把山中的自然景色写得栩栩如生。
第五句“春渠饮尽一州田”,是说春天的时候,山中的泉水滋润了整个州里的农田。“饮尽一州田”,既是说春天的雨水充沛,又是说房陵山的美丽吸引了人们。“春渠饮尽”,不仅写出了春季雨水充沛的情况,而且还暗含了山清水秀之意。“州田”一词写出了房陵山的美丽给人们生产带来的利益。
第六句“临行始觉房陵好”,是说诗人临行前才感到房陵山是如此美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房陵山的喜爱之情。“始觉”一词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是在离开后才真正认识到房陵山的美好。“好”,是对房陵山的评价。“更欲迟留住一年”,是说诗人想再多住一年房陵山。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房陵山的喜爱及留恋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开阔宏大,感情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写景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