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学秦人避,空闻汉主求。
丹炉无凤髓,石室有龙湫。
谷挟千峰雨,湖生六月秋。
尘踪应自息,长啸下溪鸥。

【题解】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归隐九仙阁时。

【注释】①九仙阁: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②秦人避:指秦始皇焚书坑儒。③汉主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为作始皇陵,立后稷祠祭之。”汉主即指汉高祖刘邦。④丹炉无凤髓:指炼丹术士所炼的丹药没有用上的。⑤龙湫:瀑布。⑥谷挟千峰雨:指九仙阁周围山峦叠翠,云雾缭绕。⑦六月秋:指夏季的雷声。⑧尘踪应自息;尘世的踪迹应该停止吧。⑨溪鸥:水边栖息的鸥鸟。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归隐后所作,表现他隐居生活的清静恬淡和对世事的超脱。

首联“久学秦人避,空闻汉主求”,说诗人因不愿随流俗而学秦始皇焚书坑儒,又不愿随汉高祖刘邦封禅泰山而远离人间烟火之地,所以隐居在九仙阁中。这是诗人对自己长期不与世俗往来、潜心修炼的说明和解释。

颔联“丹炉无凤髓,石室有龙湫”,写九仙阁周围的景致。“丹炉”,指炼丹炉,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修行场所。“凤髓”,指仙界中的灵物,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炼成的仙丹。“龙湫”,指瀑布,这里用来比喻九仙阁附近的自然景观。这两句既写九仙阁的地理位置,又写其周围优美的环境。“石室”句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的居处是在石洞之中,而不是在普通的房舍之内。

颈联“谷挟千峰雨,湖生六月秋”,描写的是九仙阁周围壮丽的自然风光。“挟”,夹着的意思。“千峰雨”,形容山峦连绵,雨雾缭绕。“六月秋”,指夏至时节雷鸣如春雷,而此时正值深秋,故云“生六月”。这两句既写出了九仙阁所在之处的地势,又表现了其周围景色的美丽和壮观。

尾联“尘踪应自息,长啸下溪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尘踪”代指世俗生活,以“长啸”代指自己内心的自由自在。“下溪鸥”三字既点明了诗人的住所,又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充分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高尚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