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功名心,客枕寄归梦。
众中不卓立,老大复何用。
收身入禅寂,蔬茹饱僧供。
蛙鸣谁官私,聊欲当弦诵。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答体七律。酬答之作,当以对方为先。子温侄用在黄初十年间,曾得闻子贡、颜回等诸儒的言行,作《新作突过黄初》,并以此见遗。子温侄用“勉次韵”作答,故本篇即为答谢之作。
全篇可分为四层:首二句点明作答缘由;三、四两句表明自己不喜与世俗同流合污;五、六两句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及情趣爱好;最后一句点明作答之意。
“十年功名心,客枕寄归梦。”十年来,诗人一心追求着功名,可是功名未遂,反惹出一身烦恼。如今,身在异地他乡,夜不能寐,只有托付那远行的枕头寄托着归途之梦,聊以自慰了。“寄”,寄存,引申义,寄托,指心事。“归梦”,指归乡之情。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对功名的追求始终如一,十年间未曾改变,只是由于功名不成,反而生出许多烦恼和忧虑。“十年”,指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起算,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止,正好十年,这里指这十年间的所思所虑。
“众中不卓立,老大复何用。”诗人在这十年里,一直处在众人中间,但他并不因此感到自豪或满足。因为他认为,在这众多的人之中,自己是独树一帜的,但这种卓然独立的姿态,随着年纪的增长,已不复存在了。所以,现在自己又有什么用呢?“卓立”指突出地站立。“卓”通“擢”,超拔,高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曾经在众人中独树一帜,但现在已老迈无用,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有所作为了。“不卓立”,即不再超拔,不再杰出。这里的“不”字有否定的意思,而“卓立”则是褒义词,作者之所以改用贬义词“不卓立”,是因为他在此时此地,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自信和傲气。
“收身入禅寂,蔬茹饱僧供。”为了摆脱俗念,诗人决定退隐山林,进入佛家禅宗的境界。“禅”是指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主张通过坐禅静坐来悟性明心,达到解脱生死的目的。这里所说的“禅寂”,就是指这种静坐修禅的境界。“收身”就是收束自己的身心。“收”在这里是一个动词。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决心离开尘世,退居深山,去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蔬茹”即素食,吃蔬菜。这句的意思是说,为了保持身心的纯洁,他只好放弃一切荤腥的食物,过着清苦的僧人生活。
“蛙鸣谁官私,聊欲当弦诵。”在隐居期间,诗人时常听到青蛙的叫声,这是大自然的声音,也是乡村的景致。然而这些声音却让他想起了官场的名利之争。于是,他便想借读书吟诵来消磨时光,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弦诵”一词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钟于宫。鼓钟于堂,琴瑟击鼓。”原指宴饮时歌唱弹琴,也泛指读书学习。“聊欲”,姑且想要。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常常听到蛙鸣声,这声音勾起了他对于官场名利的回忆。于是,他便想借助吟诵诗文来排遣心中烦闷,求得精神上的慰藉。
【注释】
子温侄用:子温是他的侄子名用。侄用:侄用是他的孙子名用。突过:突破。
十年: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算起,直到建安二十(公元215年)。
客枕:旅居异乡之人的枕席。寄:寄托。归梦:归家的梦。
卓立:超拔。
禅寂:禅宗的寂静。
蔬茹:素食。
官私:官府和民间。
弦诵:读诗书。
赏析:
这首诗为酬答子温侄用所作。子温侄用曾作《新作突过黄初》,并以此见遗。子温侄用曾获闻子贡、颜回等诸儒的言行,作《新作突过黄初》,并以此见遗。子温侄用“勉次韵”,故本篇即为答谢之作。全诗共八句,每句皆以“谁”、“聊”二字领起,言简意赅,耐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