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桃李半狼籍,浪说春风借颜色。
海棠斩新一样红,锦丝欲堕娇无力。
主人连日被渠恼,无处分疏更招客。
重罗作幕裙作围,丽人行酒客赋诗。
挽定春光不得放,忍看落红零乱时。
【注释】:
“允中”是诗人的字,“兄召客”是说友人请他作诗;“海棠斩新一样红”指海棠花盛开时,色彩鲜艳;“重罗”是丝织品。这里指丝质的帷幕和裙围。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牡丹的七言绝句(即律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当时作者任枢密都承旨,兼权直学士院,因对主事者不公而罢职家居,心情抑郁,借题牡丹抒发感慨。首联写牡丹花开得茂盛;颔联写牡丹花虽盛却不免有凋零之忧;颈联写牡丹虽美却不能长久;尾联则写牡丹虽好也难免被冷落。全诗以牡丹自况,借牡丹的命运来比喻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构思巧妙,意境深远。首联起句用“狼藉”二字写出了牡丹开得旺盛,形象生动。颔联紧承首联,从侧面烘托出牡丹的娇艳,同时点出牡丹虽盛却不免有凋零之忧。颈联写牡丹虽美却不能长久,进一步烘托出牡丹虽美却不免有凋零之忧。尾联再写牡丹虽好却难免被冷落,进一步烘托出牡丹虽好却不免有凋零之忧。这样层层深入地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牡丹的娇艳、美丽,同时也体会到作者的身世之感。
第二,语言清新自然,韵律和谐优美。全诗用白描手法,不加雕琢地将诗人的感受和情感融入其中,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伤。另外,全诗押平声韵,节奏明快,音韵悦耳,读来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最后两句“丽人行酒客赋诗”,“丽人”和“行酒客”这两个词汇,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牡丹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痛苦。
第三,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本诗在描写牡丹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牡丹的娇艳和美好以及诗人的身世之感和痛苦之情。如首联中的“桃李半狼籍”,通过对比,突显出牡丹的娇艳和美好;颈联中的“锦丝欲堕娇无力”,通过对比,突显出牡丹的美丽和脆弱;尾联中的“忍看落红零乱时”,通过对比,突显出牡丹的美丽和生命的无常。这些对比手法的使用,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让人回味无穷。
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本诗在描写牡丹的过程中,通过象征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牡丹的美丽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如首联中的“枝头桃李半狼籍”,通过对比手法,象征着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腐败;颔联中的“斩新一样红”,通过对比手法,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气息;颈联中的“丽人行酒客赋诗”,通过对比手法,象征着社会的繁华和人们的欢乐等。这些象征手法的使用,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内涵和意蕴,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