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曾得却暑方,烈日卓午心清凉。
书斋长物复何有,含风竹簟八尺长。
睡魔久困世喧哄,乍入寂境如还乡。
嗜茶尝胆汝药石,煮饼炊饭吾津梁。
古来至人具法眼,净秽天女犹皮囊。
坐禅入定了十劫,睡蛇有口难螫伤。
要当寻师渐磨洗,想子已聚三月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次韵大年当暑午枕》。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道人曾得却暑方,烈日卓午心清凉。
    译文:道士曾经得到了驱除暑气的良方,烈日当空时,心境变得异常清凉。
    注释:却暑方(指一种可以驱除暑气的药物或方法)。卓午(形容太阳高照,阳光强烈)。心清凉(形容心境平静、清爽)。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夏日酷热中道士使用药物驱除暑气的情景,表现了道士在炎热天气中的镇定与从容。

  2. 书斋长物复何有,含风竹簟八尺长。
    译文:书房里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有一张宽长的竹席,可以容纳清风。
    注释:长物(指多余的物品)。含风(指带有凉意的)竹簟(指竹子编成的席子)。八尺长(指长度为八尺的竹席)。
    赏析: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书房虽然简单,但有了这样一张竹席,足以让人感到清凉舒适,忘却世俗的喧嚣。

  3. 睡魔久困世喧哄,乍入寂境如还乡。
    译文:睡魔长久地被世界的喧嚣所困扰,突然进入寂静的境地就像回到了家乡。
    注释:睡魔(指睡觉时的昏沉状态)。久困(长时间被困扰)。世喧哄(世界的喧嚣嘈杂)。乍入寂境(突然进入寂静的境地)。如还乡(比喻像回到家一样,回到宁静的状态)。
    赏析:诗的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环境的喜爱和向往。长时间的喧嚣让人感到疲惫,而一旦进入静谧的环境,就会感到无比的放松和舒适。

  4. 嗜茶尝胆汝药石,煮饼炊饭吾津梁。
    译文:喜欢喝茶,尝试用茶叶煮水,做饭的时候也离不开它,就像我的生活中离不开你这样的药石。
    注释:嗜茶(喜爱喝茶)。尝胆(比喻用心学习,刻苦钻研,以取得真知)。汝药石(指你就像是治病救人的药石一样重要)。煮饼炊饭(指日常的饮食生活离不开烹饪。津梁(比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比如食物就是维持生命的津梁)。
    赏析: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日常生活中饮食和劳作的重视。认为饮食和劳作如同生活中的药石一样重要,是不可忽视的生活要素。

  5. 古来至人具法眼,净秽天女犹皮囊。
    译文:自古以来的智者都有洞察世事的眼光,即使是洁净美好的天女也有其皮囊。
    注释:至人(指有智慧的人)。具法眼(拥有洞察世事的眼光)。净秽(洁净美好)。天女(仙女)。犹皮囊(比喻外在的美好无法掩盖内在的瑕疵)。
    赏析:诗的最后一句通过“皮囊”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事物表象和本质的认识。认为外表的纯净美好并不能掩盖内在的瑕疵和不足。

  6. 坐禅入定了十劫,睡蛇有口难螫伤。
    译文:坐禅入定的境界达到了十个劫运,即使睡梦中的蛇有嘴也无法伤害我。
    注释:入定(指修行者达到专注的境界,即入定)。十劫(佛教术语,表示时间漫长)。睡蛇(比喻睡眠中的自己)。有口难螫伤(即使睡梦中的蛇有嘴也难以伤害到自己)。
    赏析:诗的第六句描绘了作者在修炼过程中达到的高度,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7. 要当寻师渐磨洗,想子已聚三月粮。
    译文:应当去寻找老师逐步磨砺自己,儿子们已经聚集了三个月的粮食。
    注释:寻师(寻找老师,寻求学问。磨洗(磨炼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修养)。想子(指子女。已聚三月粮(指子女们已经准备充足。
    赏析: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教育和培养后代的期望。希望孩子们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积累足够的知识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