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楚王宫中多谀臣,雌雄之说徒纷纷。大空橐籥本平施,安有烦冤愁庶人。
又不见若耶溪上帆如驶,朝南暮北随人意。令行由天不由人,岂为舟人采薪计。
君今面山开两扉,恬养不为居所移。方床曲几净无暑,有声南来清且微。
清似太虚无滓秽,微如少女生妍媚。轩中稚竹亦粲然,快与主人便昼睡。
不须骤吹六律管,不用缓鼓五弦琴。会当月夜君家去,却扇扶座开烦襟。
【注释】
君不见:你看不到。楚王宫中:指战国时期楚灵王的宫室。多谀臣:有很多阿谀奉承的臣子。雌雄之说徒纷纷:指阿谀奉承的话很多,但都是空话。大空橐籥本平施:大空的橐籥(yuè)本来都是平放的。安有烦冤愁庶人:哪里会有烦心和冤屈呢?庶人:指平民百姓,泛指一般人民。又不见若耶溪上帆如驶,朝南暮北随人意:又看不见江若耶溪上的船像箭一样地飞驰,早上向南晚上向北随顺着人们的意愿。令行由天不由人,岂为舟人采薪计:命令是由上天决定的,而不是由人决定的;船夫难道是为了采柴薪而忙碌的吗?君今面山开两扉,恬养不为居所移:你现在面对高山打开了两扇门,修养身心,不为居住的地方所改变。方床曲几净无暑,有声南来清且微:方形的坐卧之具和曲形的案几都很洁净,夏天来了,清凉的气息也随着飘来。轩中稚竹亦粲然,快与主人便昼睡:这间小轩中的竹子也很茂盛,它们的快乐也跟随着主人在白天睡觉时舒展身体。
不须骤吹六律管,不用缓鼓五弦琴:不需要急促地吹响管乐器,也不需慢慢地弹奏五弦琴。会当月夜君家去,却扇扶座开烦襟:等到月光皎洁的夜晚,你将离开这里,我替你推开窗户驱散心中烦闷的云雾。
【赏析】
《清微轩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清风明月之夜独自吟咏的作品。全诗以“清微”为主题,通过写景、抒情、议论等手法表达了对人生境遇、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豁达的情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第一联“君不见楚王宫中多谀臣,雌雄之说徒纷纷”,借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表达了对权贵阶层中阿谀奉承现象的不满与批判。楚王宫中多谀臣,意味着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占据了高位,而真正的贤才却被冷落或埋没。这里的“雌雄之说”指的是各种虚伪的言论和行为,它们如同杂乱无章的纷扰,让人感到烦恼和困扰。
第二联“又不见若耶溪上帆如驶,朝南暮北随人意”,则通过描绘江若耶溪上船只自由行驶的景象,暗示了人们应该摆脱束缚,追寻内心的自由和独立。这里的“朝南暮北”并非指实际的方向,而是比喻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摇摆不定,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和原则。
第三联“令行由天不由人,岂为舟人采薪计”,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自由与自主性。这里的“令行”可以理解为某种命令或决定,而“由天不由人”则表明这些命令并非出于人的主观意愿,而是受到自然规律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人们不应过于依赖他人的意志和安排,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来行动,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发展。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他们为了生计而辛勤劳作,却被误解为仅仅是为了采集柴薪而已。
第四联“君今面山开两扉,恬养不为居所移”,通过描述诗人面对高山而打开门扉的情景,表达了他追求内心平静与安宁的愿望。这里的“恬养”可以理解为宁静养性、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而“不为居所移”则意味着即使身处喧嚣繁华的环境之中,也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变、不受外界干扰。这种精神境界是作者所向往的,也是他所倡导的一种人生态度。
第五联“方床曲几净无暑,有声南来清且微”,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绘清风明月带来的清凉之感。这里的“方床曲几”指的是简朴而舒适的家具,而“有声南来清且微”则形象地描绘了清风拂面时所带来的凉爽感觉,仿佛是一种清新而细腻的音乐。这种感受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能够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和忧愁。
第六联“轩中稚竹亦粲然,快与主人便昼睡”,则进一步赞美了清风明月的美好景色及其带来的愉悦感受。这里的“稚竹”指的是嫩绿而茁壮的竹子,象征着生命力与希望;而“粲然”则形容其明亮而生动的状态。通过这些描写,作者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和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安逸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于闲适时光的珍视。
最后一句“不须骤吹六律管,不用缓鼓五弦琴”,则是对前文中提到的“令行由天不由人”的一种补充。这里指出,虽然外界的命令和安排可能千差万别,但我们不必过于焦虑和担忧。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大自然总是以一种恒常的方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它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