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鼓笛和吴歌,采索缠筒吊汨罗。
文腿千人齐举棹,岂知湖海有风波。

【注释】

竞渡:旧俗端午节划龙舟赛水,称为“竞渡”。龙舟鼓笛和吴歌:指划船人吹起笛子,唱起吴地方言的歌曲。采索缠筒吊汨罗:屈原投江后,人们用竹筒塞住他的眼睛,用五彩丝线缠绕在身上,并投入水中,希望鱼鳖吃粽子时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文腿千人齐举棹:指划船的人都穿着彩色的衣服,一起用力地摇动船桨。岂知湖海有风波:指屈原被害之后,楚国国运衰颓,外受秦国侵犯,内忧民怨,国家风雨飘摇,如同湖海中翻腾的波浪。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端午佳节划龙舟之习俗,以屈原自喻,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诗的前两句写端午竞渡的情景:“龙舟鼓笛和吴歌,采索缠筒吊汨罗”,点明了端午节竞渡的习俗,以及屈原投江殉国的历史事实。屈原因忠而被逐,投江自尽。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和吴歌”是说竞渡时,划船人吹起笛子,唱起吴地方言的歌曲;“采索缠筒”是说人们用竹筒塞住屈原的眼睛,用五彩丝线缠绕在他身上。这两句诗既写出了竞渡的盛况,又暗指了屈原的冤情。第三、四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通过描写众人划桨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文腿千人齐举棹,岂知湖海有风波。”这里的“文腿”就是彩绘长衣的意思,因为当时百姓都穿彩色衣服参加竞渡,所以用“文腿”代称。“千人齐举棹”,“棹”,船桨也。这句的意思是说:众多的人一齐举起船桨奋力划桨,但又有谁知道,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湖大海之中,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呢?诗人用“岂知湖海有风波”这一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