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雨芰荷乱,繁阴竹树多。
雏声知鸟哺,萍动见鱼过。
细径饶苔藓,阴墙引薜萝。
角巾从倒侧,疏懒欲如何。
夏日十二首
过雨芰荷乱,繁阴竹树多。
雏声知鸟哺,萍动见鱼过。
细径饶苔藓,阴墙引薜萝。
角巾从倒侧,疏懒欲如何。
注释:经过雨水的洗礼,荷叶荷花变得凌乱不堪,茂盛的竹林和大树也随处可见。听到雏鸟的叫声,我就知道是小鸟在鸣叫,想要寻找母亲喂食;看到水面上的浮萍,我就知道是鱼儿在水中游动。走在小路上,可以看到路边长满了青苔和藓类植物,墙壁上也生长着爬山虎等藤蔓植物。头戴方巾的人,总是喜欢斜斜地插在头上,显得非常悠闲自在。然而我却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些懒散,不知该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译文:
经过雨水的洗礼,荷叶荷花变得凌乱不堪,茂盛的竹林和大树也随处可见。
听得到小鸟的啼叫声,知道是在寻找母鸡喂食;看见水面上的浮萍,知道是小鱼在水中游动。
走在小路上,可以看到路边长满了青苔和藓类植物,墙壁上也生长着爬山虎等藤蔓植物。
头戴方巾的人,总是喜欢斜斜地插在头上,显得非常悠闲自在。
然而我却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些懒散,不知该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写于公元765年(大历二年)夏天。杜甫此时已经退居成都草堂,生活比较安定,但仍然关心国事,忧心时局变化。此诗即描写了成都夏日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首联“过雨芰荷乱,繁阴竹树多”直接点题,写夏日的景象。经过雨水的洗礼,荷叶荷花变得凌乱不堪,茂盛的竹林和大树也随处可见。这两句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画面,展现了夏日的自然风光。
颔联“雏声知鸟哺,萍动见鱼过”则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人听到雏鸟的叫声,知道是小鸟在鸣叫,想要寻找母亲喂食;看见水面上的浮萍,知道是小鱼在水中游动。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细径饶苔藓,阴墙引薜萝”则进一步描绘了夏日的景象。走在小路上,可以看到路边长满了青苔和藓类植物,墙壁上也生长着爬山虎等藤蔓植物。这两句描绘出了一种幽静、清新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尾联“角巾从倒侧,疏懒欲如何”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反思。头戴方巾的人,总是喜欢斜斜地插在头上,显得非常悠闲自在。然而我却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些懒散,不知该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诗人通过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质疑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思考。
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忧之情,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