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迹不在眼,浪声初泊船。
苍禾荒霁泽,红树表霜川。
淮海南浮地,星辰北拱天。
东方聊一饱,楚稻不论钱。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谒告之楚出都晚泊
马迹不在眼,浪声初泊船。
苍禾荒霁泽,红树表霜川。
淮海南浮地,星辰北拱天。
东方聊一饱,楚稻不论钱。
注释:
- “谒告”:此处可能是“拜访”、“问候”的意思。
- “楚”:古国名,这里指代作者所要拜访的地方。
- “出都晚泊”:作者离开都城后在晚上停歇下来。
- “马迹不在眼”:马迹(马蹄印)已经模糊得不再明显。
- “浪声初泊船”:波浪拍打船只的声音刚刚开始响起。
- “苍禾”:泛指庄稼,这里特指稻田。
- “荒霁泽”:天气晴朗,雨水使田地变得肥沃。
- “红树”:红色的树木,可能是因为霜冻而呈现红色。
- “表”:描绘,显示。
- “霜川”:河流两岸覆盖着霜冻。
- “淮海”:指淮河以南的沿海地区。
- “南浮地”:向南浮动的土地,可能是指淮河流域以南的地区。
- “北拱天”:北极星在天空正中央的位置。
- “东方”:古代以东为阳,因此东方通常指的是南方。
- “聊一饱”:姑且满足一下肚子。
- “楚稻”:楚国的稻谷。
- “不论钱”:不用考虑钱的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在访问楚国时的情景。首句“谒告之楚出都晚泊”,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目的,即去拜访楚国。接着,“马迹不在眼,浪声初泊船。”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宁静,马迹已模糊,浪声初起,诗人的心情也变得平和。第三句“苍禾荒霁泽,红树表霜川。”则是对楚国土地的写照,苍茫的田野上,经过雨水滋润变得肥沃,而远处的红树林则在霜冻中显得格外醒目。第四句“淮海南浮地,星辰北拱天。”表现了地理环境的广阔和壮丽,淮河以南的大地在北方的天空下显得更加辽阔。最后两句“东方聊一饱,楚稻不论钱。”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和感慨,虽然只是简单的食物,但能暂时满足口腹之欲,对于远道而来的他来说已经足够。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