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暗风林静,斗垂霜夜清。
疏灯隔树小,暗水历船鸣。
学字声形苦,紬书卜祝轻。
此身南北惯,随处有平生。
晚泊襄邑
月暗风林静,斗垂霜夜清。
疏灯隔树小,暗水历船鸣。
学字声形苦,紬书卜祝轻。
此身南北惯,随处有平生。
注释:
- 晚泊襄邑:在襄邑的晚上停泊下来。襄邑,可能是一个地名,位于古代中国的一个县,这里可能是诗人停留或过夜的地方。
- 月暗风林静:月光昏暗,风声宁静。形容夜晚的景象寂静而幽美。
- 斗垂霜夜清:北斗星悬挂在天空中,像被霜打过一样明亮清澈。暗示着时间已经非常晚了,但星星依旧清晰可见。
- 疏灯隔树小:稀疏的灯光从树上穿过,显得特别微弱和细小。可能意味着夜晚的光线很微弱,但即便如此,也能感受到一丝光亮。
- 暗水历船鸣:水面上的船只在黑暗中行驶,发出轻微的水声和鸣响。这可能暗示了夜行的孤独或者对未知的恐惧。
- 学字声形苦:学字时,声音和形状都令人感到痛苦,可能是因为学字的过程困难重重,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努力才能掌握。
- 紬书卜祝轻:紬书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卜祝则是祭祀神灵的一种仪式。这里可能表示诗人正在安静地读书或者参加某种祭祀活动。
- 此身南北惯: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一生都在南方与北方之间来回奔波,已经习以为常了。
- 随处有平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我的老朋友,意味着无论在哪里,我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享受友谊和陪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襄邑的一个夜晚的所见所感。首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夜晚的宁静景象,为全诗定下基调。接着通过描述明亮的北斗星、微弱的灯火、以及小船的声音,进一步营造了一个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宁静之中,而是通过“学字声形苦”和“紬书卜祝轻”等句子表达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痛苦和忙碌。这些细节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即无论在哪里都能享受到朋友的陪伴和快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又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