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丝惹恨鬓云垂,媚态愁容半在眉。
早是思深难语别,可堪肌瘦不胜衣。
眼前有恨景尤速,门外无情车载脂。
自笑不如天上月,尊前犹有见郎时。

【注释】

春丝:指柳丝。惹恨:惹起愁恨。鬓云垂:形容女子的发髻像乌云一样低垂。媚态:妩媚的神态。愁容:愁苦的面容。半在眉:一半儿在眉毛上。早是思深难语别:早就想得很深切,但是难以说分手的话。可堪:哪里忍受得住。肌瘦不胜衣:身体瘦得不能穿好衣服了。眼前有恨景尤速:眼前的景色更令人感伤。无情:无情之物。车载脂:载着脂粉车。自笑:自己嘲笑。天上月:指明月。犹有见郎时:还有见到情人的时候。

【译文】

我对着柳丝吟咏曲调,相思之情使她的鬓发下垂;妩媚的神态和愁苦的面容都写在她的眉毛上。她早已想你得很深切,却难以说分手的话,哪里忍受得住消瘦的身躯?看到眼前的景色更令人感伤,无情之物载着脂粉车,我忍不住要嘲笑她。月亮还是那么明亮,我们还有相见的时候。

【赏析】

此首写一位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倚声制曲”四句为纲,从“春丝”写起,到“尊前犹有见郎时”,层层深入,层层推进,将女子对情人的一往情深和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春丝惹恨鬓云垂”,这是全诗的第一句,用“春丝”比喻女子的秀发,又用“惹恨”说明女子因相思而忧愁。“春丝”本是柔顺、飘逸的,“惹恨”则是它惹起人的愁恨。这一句看似平常,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诗人通过这一比喻,巧妙地表达了女子因相思而憔悴的形象。接着,诗人又用“媚态愁容半在眉”来进一步描绘女子的神情。这里的“媚态”和“愁容”都是女子所特有的表情,它们共同构成了女子的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早是思深难语别,可堪肌瘦不胜衣”,是全诗的核心部分。诗人首先以“早是思深难语别”来表达女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是如此地深沉和坚定,以至于连言语都无法表达出来。紧接着,诗人又用“可堪肌瘦不胜衣”来描写女子因相思而憔悴的身体状态。这里的“肌瘦”不仅指的是外在的形体消瘦,更暗示了内在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这种痛苦是如此地沉重,以至于连衣物也无法承载。

最后两句“眼前有恨景尤速,门外无情车载脂”和“自笑不如天上月,尊前犹有见郎时”,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和升华。这里的“有恨”、“无情”、“自笑”、“犹有”等词语,都充满了诗人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展示了爱情的美好与残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